日本電磁連鑄新技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連鑄過程中,為減小使用保護渣的結晶器內壁與鑄坯的摩擦,必須對結晶器進行振動。采用普通連鑄法時,結晶器保護渣的壓力會周期性變化,在鑄坯表面沿澆注方向會形成被稱作“振痕”的周期性…
在連鑄過程中,為減小使用保護渣的結晶器內壁與鑄坯的摩擦,必須對結晶器進行振動。采用普通連鑄法時,結晶器保護渣的壓力會周期性變化,在鑄坯表面沿澆注方向會形成被稱作“振痕”的周期性印痕,尤其是在澆注低碳鋼時,在振痕的底部有時能看到被稱作“鉤狀結構”的凝固尖端,非金屬夾雜物和氣泡被夾在鉤狀結構里面,這有可能成為導致鑄坯和產品發生缺陷的原因。
采用電磁連鑄技術時,在鋼液面的正下方附近安裝了圓筒形線圈,并在線圈中接通交流電,使鋼水和凝固坯產生感應磁場和感應電流,利用兩者的相互作用,使電磁場從結晶器對鋼水產生作用。這樣,可以使作用于初期凝固部分中的鋼水和凝固殼的鋼水靜壓得以緩和,使鋼水和結晶器之間的保護渣層的厚度擴大,形成鋼水與結晶器之間的“軟接觸狀態”。
在“軟接觸狀態 ”下,可以抑制保護渣壓力的周期性變化,使初期凝固部分形成緩冷卻狀態,尤其是與因電磁場而產生的鋼水流動所具有的沖洗凝固殼的效果相結合,避免產生振痕和鉤形物,或使振痕深度明顯減小,抑制缺陷的產生,從而顯著提高鑄坯質量。
但是,以往的電磁連鑄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是因電磁場而產生的鋼水流動的速度會變得過大,鋼水面的形狀會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變得不穩定和不均勻,無法使澆注方向或結晶器周向保持穩定的“軟接觸狀態”,結果無法獲得電磁連鑄技術穩定改善鑄坯質量的效果。
在此情況下,日本有企業提出了脈沖電磁連鑄技術。這種脈沖電磁連鑄技術以數赫茲到數十赫茲的頻率向圓筒形線圈間歇通上交流電,并以此對初期凝固部分中的鋼水和凝固殼施加間歇的電磁場。由此可以減少投入鋼水中的動能,抑制因電磁場而產生的過快的鋼水流動速度。
日本新日鐵公司在八幡制鐵所板坯連鑄機上進行了脈沖電磁連鑄試驗。在實際板坯連鑄機中設置脈沖電磁連鑄用的電源、圓筒形線圈和結晶器,并將不銹鋼制容器插入結晶器內,然后將低熔點合金在熔融狀態下注入,間歇施加電磁場,對鋼液面的穩定性進行了評價。從間歇施加電磁場過程中低熔點合金的液面照片上可以確認結晶器橫向的鋼液面均勻、穩定。然后,采用上述設施,澆注了1200mm×250mm和1600mm×250mm的低碳鋁鎮靜鋼。采用脈沖同步渦流式傳感器測定了鋼液面及自動控制鋼水的注入量。結果表明,在間歇施加電磁場時,完全能夠穩定控制鋼液面和鋼水注入量;至于其它的操作性能,與普通澆注相同,能進行穩定長時間澆注。對所獲連鑄板坯的質量及整個板坯的振痕深度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鑄坯的表面性狀得到了明顯穩定的改善。
- 上一篇:故障巧攻關 難題迎刃解 下一篇:典型的軋制控冷方式及特點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