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煉鐵部“大礦批”催生兩項新紀錄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首鋼京唐煉鐵作業部干部職工自我摸索,創造出大礦批上料新模式,今年5月份,兩座高爐平均利用系數超設計水平0.018,燃料比超設計8.06千克/噸,創下雙爐投產以來兩項指標最好紀錄。 高爐焦…
首鋼京唐煉鐵作業部干部職工自我摸索,創造出“大礦批”上料新模式,今年5月份,兩座高爐平均利用系數超設計水平0.018,燃料比超設計8.06千克/噸,創下雙爐投產以來兩項指標最好紀錄。
高爐焦炭負荷是衡量高爐穩定順行的關鍵指標。5500立方米高爐想要實現高爐利用系數、降低燃料比等指標,“大礦批”冶煉是有效途徑,要有足夠的焦炭量保持爐喉、爐腰位置的炭層厚度,炭層過薄就無法發揮焦炭的骨架作用,也會影響高爐爐內料柱的透氣性。經反復研究,煉鐵作業部想出靠增加每批入爐料中的礦批量增大焦炭量的辦法,焦炭增加后,也會相應增加礦石的比重,既可以保證焦炭負荷,還解決了爐內料柱透氣性問題。
煉鐵作業部職工首先從上料系統進行攻關。上料系統原先都是按照每批礦料140噸的作業能力設計的,“大礦批”上料模式則要達到160噸,甚至是200噸的礦批。為使放料圈數更加準確,他們積極摸索節流閥自動調整系數。根據礦石和焦炭粒度的不同,把節流閥自動調整系數分開設置后,布料圈數偏差小于0.5圈的比例大幅提高,焦炭布料圈數精準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90%,結礦布料圈數精準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5%以上。通過優化給布料溜槽電機角度,提高電機轉速,將布料溜槽單圈布料時間從8.5秒縮短到8秒,每天可多上料3.8批,有效地提高了上料速度。
上料系統職工就提高系統上料速度和上料量展開攻關。他們依據料罐容積,將原先的每批料由兩罐分裝改為由三罐分裝,即一罐裝焦炭、兩罐裝礦。通過優化工藝壓縮時間,打破常規高爐上料、放料信號控制模式,精確計算出均壓、提尺、開上密等8個步驟所必需的時間,最大限度壓縮每罐料的時間。經過試驗摸索,職工們測算出上料開上密時間為16秒,經過精確計算后他們將開上密時間壓縮到15秒,最終將每批料的時間壓縮到721秒,每小時可上料4.99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