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吃緊:投融資平臺受困信貸新政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此輪信貸收縮以來,上海財經大學的楊大楷教授似乎比往年多些忙碌。 國家持續收緊的信貸,讓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同樣面臨新的考驗,對政府投融資風險與運營頗有研究的楊大楷,頻繁被江浙等…
此輪信貸收縮以來,上海財經大學的楊大楷教授似乎比往年多些忙碌。
國家持續收緊的信貸,讓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臺同樣面臨新的考驗,對政府投融資風險與運營頗有研究的楊大楷,頻繁被江浙等地方政府邀往講授地方政府的新投融資方法策略。
上個月底,他到浙江下面的一個小縣城去,包括該縣領導在內的方方面面的政府干部,有一兩百名聽他講課。這樣的熱鬧場景,今年以來,不斷在長三角各地上演。
地方攤開的建設大餅很難像央行控制信貸一樣,說收就收,地方政府和企業一樣,也是這波信貸調控的面向主題,如何管控風險?如何尋求項目的下一波渴求資金,讓諸多依賴投資驅動發展的地方政府面臨新的考驗。
“信貸收緊對地方政府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信貸、租賃、信托、發債都在收緊,也就是我們原來要用的融資方法,現在都在收緊,融資已經變成了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最近,某市一位領導告訴記者。
江蘇重大項目萬億渴求
建設資金到位增幅首次低于投資增幅。
當下的宏觀形勢,對以投資驅動為主的江蘇,產生不小壓力。
本報記者獲悉,今年,江蘇省發改委排出了1000多個需要融資的政府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到1.4萬億元,其中,貸款需求6000多億元。
但中央持續收緊的信貸,讓地方政府的投融資運作變得不如以前通暢,各地即便是省級的重大項目,同樣也面臨著資金新的壓力。
江蘇省5月10日舉辦的重大項目投融資洽談會上,能得到銀行信貸“接濟”的20個重大項目,主要圍繞在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為主。
據介紹,由于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江蘇政府項目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比如江蘇省一季度建設資金到位10400.9億元,雖增長了20.9%,低于投資增幅2.2個百分點。這種情況,往年并不常有。
江蘇所推出的這一批項目,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和其他資金均呈個位數增長,其中銀行貸款僅增長1.8%。同時,投資成本大幅上升,一季度江蘇省投資品價格指數高達108.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8個點。
5月10日的投融資洽談會上,江蘇省常務副省長李云峰表示,重大項目建設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難,江蘇要加大工作力度,今年重大項目建設的目標是確保200個實施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835億元。
據介紹,13市此次均梳理出一批重大項目。南京市推介了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龍潭港港區四期工程等60多個項目。而南通也推介了100個項目,總投資1175億元,擬申請貸款497億元。
例如,南京創源天地投資有限公司新啟動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其總投資100億,擬申請貸款30億。該公司總經理李亮透露,其與工行簽下了20億元的貸款。
徐州高鐵港務投資公司董事長孫超稱,他們負責的徐州港區順堤河作業區煤炭碼頭一期工程,要新建5條煤炭專用裝船線、9個2000噸級專業化裝船煤炭泊位、3個2000噸級待裝泊位,此次貸到了10個億。
地方不滿“一刀切”
上海聲音:中央職能部門負責規則制定,具體標準由地方制定。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填滿地方建設資金的渴求之時,更大的工作在于需要防控融資平臺的風險。
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某支行副行長表示,由于監管部門去年以來要求徹查地方融資平臺,一些沒有實際項目或貸款資金使用未按照申請用途的融資平臺,銀行將不再對其發放貸款,存量貸款也不能發放了。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已經無法通過銀行融資,其他途徑就只能是發企業債或發中期票據,再者就是財政解決。如果都行不通的話,或者項目暫緩,拉長期限,但這對銀行來說資金壓力會大一些。如果地方融資平臺項目放緩,那銀行的貸款可能要延期或展期了。”
對于上海銀監局而言,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防控工作,一直是今年其工作的重點。據悉,上海銀監局目前已經成立了分管局長任組長的大額信用風險監測工作小組,并與上海市發改委、上海財政局進行數據信息的互通。
據記者了解,上海銀監局在2009年對全市各級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進行全面統計的基礎上,對2009年末全市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貸款情況,則按市區鄉三級進行重新梳理認定,建立相應臺賬清單進行管理,并按季進行監測分析。
本報同時了解到,目前上海通過集體討論審議的方式確定了市、區(縣)、鎮三級融資平臺193家。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在20日的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現在某些金融監管機構,監管上出現了問題便要地方政府來買單。“我們國家的情況是,中央政府下一個命令,這個事地方政府管,就只能管。其實這個問題的產生好像是中央管理部門沒有管好,才產生的問題。”
“一般來講,中央部門比較注重風險,常常實行政策的一刀切。”方星海認為,一刀切政策不可能符合所有的地方,會將各個地方發展的平衡關系打亂。他建議可以互相進行一些溝通,“以中央為主、地方為輔的溝通”。比如規則的制定由中央職能部門負責,具體的標準由地方來制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