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將出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四川省與重慶市的關系十分緊密。14年前,成都與重慶本屬一省四川省;幾千年來,巴蜀文化相互輝映,一同發展;如今,成渝經濟區讓四川與重慶再次跨越界限,連成一體。這不僅將給四川與重慶帶來…
四川省與重慶市的關系十分緊密。14年前,成都與重慶本屬一省四川省;幾千年來,巴蜀文化相互輝映,一同發展;如今,成渝經濟區讓四川與重慶再次跨越界限,連成一體。這不僅將給四川與重慶帶來巨變,還將為海歸創業創造新的機遇。
2011年3月,國務院原則上通過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并將其寫入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隨后,筆者采訪了重慶市和四川省的相關政府部門,力求能從這部即將出臺的規劃中尋覓海歸的創業機遇。
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2011年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答筆者問時說:“我完全相信成渝地區一定能夠培育成西部大開發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未來,成渝經濟區或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增長極之后的中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也是西部第一大經濟增長極。
據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透露,成渝經濟區成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國家級規劃的基礎之上的。成渝經濟區在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后,將成為我國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產品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內陸開放示范區,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區。這些規劃都需要有相關的產業支撐,所涉及到的行業也將十分廣闊,里面所蘊含的創業與發展機遇將是無窮的。
民營投資領域將拓寬
《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成渝經濟區的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將達到70%左右。為實現這個目標,川渝兩省市政府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根據《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制定更為詳細的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公平、合理、寬廣的發展環境。民間資本的投資空間將大大拓寬,這對海歸創業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機遇。
不僅是民營資本的比重提升,民營資本的投資領域也將大大拓寬。
除國家禁止投資的項目外,交通運輸、水利工程、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醫療、教育、社會培訓、金融服務等領域以及國防領域等等,都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創業。學習任何一個專業的海歸,都能在成渝經濟區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川渝合作促人才引進
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成渝地區對人才的渴求度更高。
重慶市人事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成渝經濟區不缺政策,不缺資金,不缺空間,唯獨缺人才,吸引人才也將成為建設成渝經濟區的工作重點。因此,重慶在2009年就制定了引才的相關政策。
四川同樣如此。2010年,四川也出臺了引才的中長期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構建“一中心、四基地”,(即西部高端人才匯聚中心和科技創新人才基地、發展創業人才基地、技能創優人才基地、農村創富人才基地),將至少培養、吸引人才2萬人。
《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的規定更加具體,“(四川和重慶)在戶籍、住房、出入境、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制定吸引外來人才的政策,促進開放型人才集聚。”
產業轉移創造新機遇
目前,落戶成渝經濟區的世界500強企業越來越多,尤其是一大批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名列前茅的企業,紛紛落戶成渝經濟區,成渝經濟區不斷地集聚國內外產業資源,并逐步承接國內外產業的轉移。筆者了解到,許多正在東部創業的海歸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東部地區的地租成本、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等不斷上漲。東部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產業向西部轉移已成事實。同時,國際產業分工不斷調整,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國內外產業轉移將更快。
新的產業的到來必將需要大量的相關專業人才,也需要大量為該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的企業,海歸將有廣闊的創業空間。
吸引人才的軟環境改善,創業的硬件本就完備。成渝經濟區雖屬西部,但是兩省市自然環境優越,資源密集,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經濟密集,交通發達,許多指標都可與東部媲美。綜合來說,成渝經濟區創業的硬環境與軟環境甚至將優于東部。
來源:人民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北京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上調為2元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