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口怎么成了中國經濟的問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些人,否定中國的高出口,認為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外國人。 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外國人么?要看這高出口產生的原因吧。 一個人,身強力壯的時候總要做些儲蓄以備老來之用。在一個人口結構…
一些人,否定中國的高出口,認為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外國人。
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外國人么?要看這高出口產生的原因吧。
一個人,身強力壯的時候總要做些儲蓄以備老來之用。在一個人口結構正常穩定的社會里,中青年儲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費;當這些中青年老了,他們的孩子又成為中青年,進行儲蓄,他們自己、孩子的孩子則進行消費,儲蓄和消費始終是協調的。這樣的社會,不需要借助國際社會來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可以追求國際收支平衡,可以追求貿易平衡。
但是中國社會的人口結構不是正常穩定的狀態。新中國成立之后,人口經歷了爆炸式的增長,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里,人口從最初的四萬萬一躍而增加到十三億。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一段時期內適齡勞動人口比重大幅增加。適齡勞動人口比重增加,意味著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相對下降。加之存在人口短時期猛增過程中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制推行,中國社會少兒撫養比遠低于正常水平。這就決定了,在一段時期內,中國社會必然呈顯著的青壯年特征,必然在整體上呈現儲蓄大于投資的局面。作為國家整體,儲蓄大于投資就要表現為貿易順差。因此在這段時期內,中國經濟是不可能靠自身維持充分就業下的均衡增長的。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就處在這樣的時期。目前,中國經濟仍然處在這樣的時期。
今天,我們享受人口紅利愈大;未來,老齡化問題也會愈嚴重。那個時候,我們的消費率自然會上升,儲蓄率自然會下降,經濟的儲蓄就會小于投資,貿易收支一定會呈現逆差的。
不否認中國的高儲蓄率有不合理的成分。例如,土地等生產要素國家所有、收入分配中百姓所占比重偏低、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會導致低消費率和高儲蓄率。但是,把這些因素統統排除掉,中國還會是一個低消費率和高儲蓄率的國度。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醒。
基本上,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是一個享受巨大人口紅利、呈顯著青壯年特征的國家在進行儲蓄。儲蓄,是為了應對未來老齡化的到來。我們獲得了貿易順差,拿它做國外投資,投資收益可以為我們在老齡化時代支付貿易逆差。當然,有了貿易順差,不意味著就能用好貿易順差,投資并不總是賺錢的。但誰來使用,如何使用貿易順差,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能因為我們使用不好貿易順差,就說貿易順差本身不好。不能因為我們持有了美元資產,又遇美元貶值,就說我們在補貼外國人。我們擁有的是眾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本身是不能儲藏的,今天人口是資產,可以創造收入,五十年過后,同樣的人口還是資產嗎?還能創造收入嗎?
我不是重商主義者,更不是葛朗臺式的守財奴,但我反對簡單的平衡國際收支的主張,反對簡單的平衡貿易收支的主張。尤其反對的,是用匯率來平衡中國的國際收支和貿易收支。教科書強調國際收支平衡,但教科書不是為人口爆炸式增長,而后又強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而寫的。起點不平衡,終點怎么可以平衡?那樣的平衡本質上豈不反而是不平衡了?
外需對于中國經濟至關重要。沒有強大的外需支撐,中國經濟很難維持持續的高增長。對此,匯率穩定又至關重要。中國經濟是不能承受浮動匯率之重的。今日世界,流動性泛濫,熱錢成災。這制約著我們的匯率制度選擇和匯率決定,放任由市場來決定匯率肯定不可取。
來源:中國經濟網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明年投資與信貸仍需保持適度規模 下一篇:許小年:加息怎么就這么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