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不能再讓土地財政繼續下去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7日在全國人大于梅地亞中心召開的記者會上透露,去年全國國有土地有償出讓收入29397億元,同比增長106.2%,與2010年超過8萬億元的全國財政收入相對照可以發現,去年我國土地…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7日在全國人大于梅地亞中心召開的記者會上透露,去年全國國有土地有償出讓收入29397億元,同比增長106.2%,與2010年超過8萬億元的全國財政收入相對照可以發現,去年我國土地出讓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已超過30%。對此,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國家應繼續解決土地財政問題。
“房價為什么能節節上漲,是因為背后有地方政府賣地的沖動,正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導致近年來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土地財政必須終結。”全國政協委員張懿宸在小組討論時說。
對比相關數據可以發現,近年來,各地土地出讓收入增長情況與房價上漲情況高度吻合。土地財政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反過來又進一步加深了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
“土地財政已經走到盡頭了,地方政府不能靠賣地來搞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在6日召開的全國政協記者會上強調。
“土地是一種稀缺資源,總有賣完的時候。”全國政協委員盧步東認為,一些地方政府為獲得巨額預算外財政收入,不斷抬高地價,大量賣地,是“寅吃卯糧”行為,會透支城市未來的繁榮,這種做法不可持續。
如何杜絕土地財政,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王明權認為,國家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要逐步解決好事實上存在的“土地財政”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要靠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十二五”期間財政體制改革應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分稅制改革之后,國家財稅收入不斷增加,但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日益暴露出事權多財權少的問題,一些地方財政入不敷出,土地出讓收入等已成為許多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外收入的重要來源。如何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關系,成為近年來破題土地財政的思考路徑。
“現在有兩種意見:一種辦法是把上級政府的錢更多地下放給基層政府,能夠轉移得多一些;另一種辦法是,錢不轉移但是可以把職責上收,就是由上級政府履行更多的職責。”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建議,不可能所有問題都是按照一個方式來解決,哪些是需要下放收入的,哪些是上收職能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應進一步理順政府間的財政分配關系,在中央、省、市、縣各級實現事權合理配置、財權與事權相適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導向下,加快構建地方稅體系,打造地方支柱稅種形成主體財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