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GDP排名爭奪戰 穗津“十二五”誰取探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中西部省市開始發起對沿海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排位戰后,沿海城市之間排名爭奪也日趨激烈,其中目前排名第三的廣州與排名第六的天津競爭加劇,“十二五”期間,誰將排名第三已引起地方密切關…
在中西部省市開始發起對沿海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排位戰后,沿海城市之間排名爭奪也日趨激烈,其中目前排名第三的廣州與排名第六的天津競爭加劇,“十二五”期間,誰將排名第三已引起地方密切關注。
廣州憂天津追上
廣州市市長萬慶良在21日開幕的廣州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10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0604.48億元,同比增長13%,比“十一五”預期目標增加1105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而今年廣州GDP預計將增長11%,達到11800億元。
盡管“十一五”期間,廣州市經濟總量以年均13.5%的速度快速增長,并成為全國眾多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中首個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但廣州這個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卻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萬慶良就坦陳,其中包括城市間競爭的壓力。
提交給本次會議審查的《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下稱《綱要》)就提到了這種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局面: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一系列綜合配套政策深入實施,國內主要區域和城市發展勢頭迅猛,市場、資源、人才、政策競爭加劇,廣州面臨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
早在2009年的7月,現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朱小丹就在當時舉行的廣州市委九屆七次全會上要求各級部門要有憂患意識:“我隱約地感覺到,在廣州過萬億后的一兩年內,天津的經濟總量可能趕上廣州。”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統計顯示,2010年天津GDP突破9000億元,達到9108.83億元,比上年凈增1586.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7.4%,是自1985年以來最快的一年。本報記者統計發現,過去四年間,天津與廣州經濟總量之比由2006年的71.4%左右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85%。
而接下來的幾年間,這種趨勢將很可能繼續深化。根據《綱要》,“十二五”期間,廣州市GDP計劃年均增長11%左右,到2015年達到1.8萬億。而天津市的目標是年均增長12%。
地區優勢各有不同
“從GDP增長的幅度來看,還有投資的增長率來看,天津趕超廣州的趨勢相當明顯。”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博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多種因素作用下,天津在“十二五”期間取代廣州的老三位置是“完全可能的”。
彭澎分析說,過去幾年,天津經濟的迅速增長主要歸因于幾個方面,一是天津與北京等地的定位明晰,國家給了天津很多政策和項目方面的支持;其次天津歷史上的工業和經濟基礎良好,所以也擁有趕超的底蘊和根基;第三,相比廣州,天津擁有后發優勢,產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大飛機、大石化等大項目是民營經濟為主的廣州所無法企及的。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立竿見影,自2007年6月召開天津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累計實施了940項大項目,總投資達18400億元,目前已經有半數左右竣工投產。2011年天津又推出180個大項目,投資在2500億元以上。而廣州市今年也將大力推進101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全年重點項目投資826億元,帶動全社會投資約3600億元。
一方面固定投資遠不如競爭對手,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后,廣州的外向型經濟飽受打擊,外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兩相作用之下,增速高下立判。“我們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瓶頸,我們在一些技術工人的儲備上還是不如天津。”彭澎還說,廣州和天津的增速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們正在努力轉向現代服務業,而他們還在大力上馬重化工業,重化工業對經濟的拉動會比現代服務業大很多。”
因此,彭澎也強調,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廣州應該是領先天津一個階段。”但問題在于,當年廣州搞重化工業時缺乏天津這么大規模的投資和積累,以至于當廣州過渡到后工業化階段的時候,重化工業化的發展程度不夠充分。他認為,未來幾年天津的高速增長仍會持續,而相比天津,廣州應更著重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幸福廣州”的打造,“但廣州也不是就舉手投降,仍然要努力想辦法重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