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沿海港口投資倍增 是否過剩引爭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核心提示:在港口加快投資時,實際的進出口增速在下降,未來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的港口泊位以及這么大的吞吐能力,成為疑問。 遼寧的沿海港口出現了新氣象。 根據遼寧省制定的“十二五”沿海港…
核心提示:在港口加快投資時,實際的進出口增速在下降,未來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的港口泊位以及這么大的吞吐能力,成為疑問。
遼寧的沿海港口出現了新氣象。
根據遼寧省制定的“十二五”沿海港口規劃,該省將在2100公里的海岸線上,新建丹東海洋紅、錦州龍棲灣、葫蘆島石河、盤錦榮興等4個重要港口,努力實現6個億噸大港目標。
這樣,到2015年,遼寧全省港口生產性泊位總數達到516個,吞吐能力從現在的4.8億噸提升到10.5億噸,實現遼寧港口前所未有的大跨越發展。
記者獲悉,包括福建、河北、廣西等多個省市也有類似的規劃。
而考慮到2010年中國進出口增速都在下降,中國沿海港口投資是否過剩,成為1月11日舉辦的中國臨港經濟論壇上被提出的問題,也引起一些爭議。
目前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對此有所警惕。交通運輸部在近日召開的2011年工作會議上提出,對于沿海港口投資建設要“有序推進”。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規劃專家尹震認為,中國目前集裝箱碼頭泊位能力已經出現事實上的過剩,這個局部過剩在珠三角表現明顯。但是預計2015年沿海港口能力仍不能算是總體過剩。
沿海港口投資加快
近年來的大規模基本建設使得港口吞吐能力瓶頸基本消除,港口能力將出現結構性過剩,可能會出現新的洗牌。
各地加快了港口投資的步伐,包括遼寧、福建、廣西、天津、河北等都在實施5年增加近一倍的投資計劃,山東、江蘇省等出于加快建設藍色經濟區和沿海經濟帶的需要,也在加快港口投資。
2010年福建省沿海港口泊位吞吐能力達3.2億噸,其中集裝箱1282萬標箱,該省預備在2015年實現沿海港口吞吐量達到5億噸,力爭達到5.5億噸,形成3個吞吐量億噸大港,集裝箱吞吐量1500萬標箱,力爭達到1800萬標箱。
廣西預計在2015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比2010年的1.2億噸能力增加1倍以上。河北省計劃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由2010年的4.9億噸增加到8億噸,港口吞吐量由2010年的6億噸增加到10億噸。
山東、天津沒有提出港口5年增加一倍的目標,但是也在加快投資步伐,其中天津港已經規劃建設120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園區和港口工業園區。
天津港此前預計,2010年吞吐量超過4億噸,2015年總吞吐量要達到5.5億噸,這一目標似乎有些保守。天津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汝民認為,近年來的大規模基本建設使得港口吞吐能力瓶頸基本消除,港口能力將出現結構性過剩,可能會出現新的洗牌。
于汝民在近期舉行的中國臨港經濟論壇上說,港口要在下一輪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加大以本港為樞紐的物流體系建設。為此,天津規劃了120平方公里的臨港經濟和工業區,開始實施臨港經濟的快速發展。
是否過剩引爭議
盡管存在一定的過剩,地方仍愿意作為先導基礎產業來加快發展。
在港口加快投資時,實際的進出口增速在下降,未來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港口泊位以及這么大的吞吐能力,成為疑問。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馬駿認為,2011年中國出口增幅從去年的30%以上下降到今年的15%,這樣2011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為8.7%。比2010年的10%左右存在降幅很大。
也正因為外需乏力的因素,實際外貿貨物的增速可能會下降。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規劃專家尹震認為,未來幾年,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下降必然導致我國港口外貿貨物的增速放緩,預計在7%左右,在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將進一步下降。
他指出,目前中國集裝箱占港口貨物的比重來看,已經接近頂峰,約17%。考慮到“全球集裝箱增長不會是擴張的態勢,我國也不可能在延伸發展中受益。”
盡管外貿有關的集裝箱碼頭吞吐能力出現局部過剩,但是考慮到內需增長仍很快,大宗散貨將趨于緩慢增長的態勢。
目前港口鐵礦石總體接卸能力仍不足。
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告訴記者,集裝箱主要是與外需出口有關,而鐵礦石等碼頭建設不足,則與內需增長較快有關。目前各地的集裝箱碼頭的吞吐量可能只有實際能力的一半,甚至更低。
但是盡管存在一定的過剩,地方仍愿意作為先導基礎產業來加快發展。“積極性可以理解,最后情況如何,要看情況而定。”
據交通部測算,隨著在建和規劃泊位的投產,預計到2015年沿海港口產能將總體適應發展的需求,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設計能力比達到1∶1.1,即吞吐能力略為過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廣東改革分稅制 省級提至50% 下一篇:上海探路離境退稅 意在自由貿易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