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國常會提出,依法盤活地方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9月27日遼寧省率先“開閘”專項債結存限額發行專項債,總計67億元,其中62.37億元投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63億元投向棚改項目。此外,截至9月30日,已有4066億元專項債結存額度明確分配區域。據粗略估算,此次發行計劃能撬動起8990億的基建項目。
5000億專項債結存額度來自歷年專項債到期釋放的額度,從歷史情況來看,每年有約20%專項債本金依靠財政資金以及專項債項目平衡收益償還。截至2021年末全國專項債限額以及余額空間達1.35萬億,國盛證券表示,本次使用的5000多億專項債結存額度占限額余額空間30%-40%,同時今年也將有相應額度釋放。
具體來看,據目前已公布的發行計劃,截至9月末已有4066億元專項債結存額度明確了分配區域。其中,分配額度較多,在300億元以上的有:河北省(374億元)、山東省(360億元)、福建省(359億元)、四川省(356億元)、河南省(314億元)和云南省(307億元)。而吉林、黑龍江和貴州分配額度較少,分別為30億元、33億元、3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批次專項債發行占用額度為往年結存額度,從占用空間比例上來看,據國盛證券測算,本次5000多億專項債發行將消耗各地近40%的歷史結存額度。其中,有個3省份消耗往年專項債結存額度占比較高,均超80%:海南省(87.4%)、浙江省(82%)、山西省(81.6%)。此外,重慶市與山東省的使用額度占比也均超60%,分別達67.8%和62.2%。
同時,就發行時間以及進度來看,10月地方債發行將迎來小高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基礎設施等事關發展和民生,要繼續用好專項債補短板。依法盤活地方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10月底前發行完畢,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對此,國元證券認為,本次發行計劃疊加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以及再融資債的發行,整體10月地方債發行或對市場流動性形成一定擾動。然而,中信證券認為,政府債供給等因素雖存在多重擾動,但助力經濟回穩背景下資金利率中樞較9月或不會明顯波動。
本次5000多億元專項債明確了優先支持在建項目,據國盛證券測算,3100億投向基建領域的專項債能撬動起8990億的基建項目。假設5000億專項債額度投向與今年相同,則用于城鄉冷鏈、市政與園區基建約1700億,用于交通基建約850億,農林水利350億,生態環保200億,投向基建領域合計約3100億,占比約62%。此外,據粗略估算,專項債對項目總投的撬動比例大約在2.9倍,也就是說,3100億投向基建領域的專項債能撬動起8990億的基建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結存額度除用于發行新增債之外,還可用于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將城投等主體賬上的隱性債務置換為政府債券。國盛證券認為,此次5000億新增專項債發行會降低部分區域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的可能性。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全國一共發行了1.1萬億特殊再融資債用于置換各地的隱性債務,而其中59%的再融資債是專項債券。由于特殊再融資債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末發行,因此市場期待今年四季度的發行機會。然而,5000億新增專項債將會占用結存額度,或會導致特殊再融資債發行概率下降,尤其是有一定城投債存量,但本次專項債消耗往年額度在50%以上的區域,例如浙江、重慶,陜西、云南、四川、福建、山東、河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