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波動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3月9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匯率波動已經成為吸收國內疫情暴發和境外疫情擴散的減震器和外匯市場穩定器。短期內,仍有多個有利因素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未來我國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具備基礎,但是也要看到境內外仍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要保持風險中立的態度來管理好匯率波動的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9260,較2019年末升值0.72%;截至6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1.9%。管濤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初人民幣匯率出現短暫貶值,隨后總體呈現雙向波動。伴隨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人民幣匯率有所企穩,3月以來,人民幣又升回了“7”以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基本收復疫情發生以來跌幅。
他表示,從去年人民幣匯率破7之后,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人民幣有漲有跌、上下震蕩成為吸收國內疫情暴發和境外疫情擴散的減震器。
管濤表示,下一步人民幣匯率走勢還是和疫情的發展密切相關。目前,有多個有利因素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首先,中國疫情防控啟動早、措施果斷,疫情初步得到了控制,對改善市場情緒有很大幫助。其次,美國疫情加速擴散、不確定性增加,導致美元的避險資產角色階段性減弱,美元指數在2月20日之后出現回落,這有利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企穩。第三,美聯儲在緊急降息之后,為了應對疫情沖擊,有可能采取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政策。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已經達到近年來的高點,這也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第四,當前國內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經濟出現復蘇勢頭值得期待,從基本面來看,對人民幣匯率走強也構成支撐。
不過管濤也表示,目前疫情還在發展過程中,境內外市場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市場主體切不可單邊賭升值預期。“如,境外疫情蔓延,通過產業鏈、供應鏈,也將對境內正常的生產、商務活動將產生一定影響。另外,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將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可預測的沖擊,而主要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空間有限,這將加劇市場緊張情緒,避險情緒的上升也有可能會造成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變化,比如,9日全球油價下跌造成市場恐慌,這也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影響。”他表示。
管濤表示,總的來看,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未來我國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具備一定基礎,但是也要看到境外仍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要保持風險中立的態度來管理好匯率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