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很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發布的國際化指數,美元為52.3,歐元為23.6,而人民幣只有0.87,所以說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是很低的。”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在上海外灘三號三言…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發布的國際化指數,美元為52.3,歐元為23.6,而人民幣只有0.87,所以說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是很低的。”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在上海外灘三號三言舍公益講座中表示。
成思危指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分為五個層次:第一,人民幣可以境外使用、流通;第二,作為貿易計價貨幣;第三,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第四,作為投融資的貨幣;第五,作為國際的儲備貨幣。
“第一個層次,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了,不單單是周邊地區,有的地方直接可以人民幣兌換,人民幣信用卡在境外也可以用。”成思危說,“不過,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化的目標應該是人民幣最終要能和美元、歐元一樣成為國際貨幣。當然這個目標現在可能還很遙遠,但十年之內,基本實現國際化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成思危認為,基本實現國際化的目標是指人民幣的國際化指數能夠排到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元和歐元之后;人民幣可以作為結算貨幣和投融資貨幣,在各國的貨幣儲備里能夠占到10%左右;人民幣在IMF的SCR(特別提款權)中能夠占到5%的份額。
“現在要推進匯率改革就是要建立靈活的雙重目標區制度。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允許貨幣的匯率能夠自由活動。只有貨幣到邊界的時候,中央銀行才采取市場化的手段來‘干涉’,就是買進或者賣出來運營。開始的匯率目標邊界可以定的窄一點。然后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這個邊界可以逐步拓寬,最后取消邊界。”成思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