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國城鎮化率相當美國1920年代水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我們的城鎮化率大致相當美國1920年代的水平,日本1940年代的水平。統計數據代表了空間布局的未來趨勢:我們一定會往城鎮化率提高的方向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3日在參加“…
“我們的城鎮化率大致相當美國1920年代的水平,日本1940年代的水平。統計數據代表了空間布局的未來趨勢:我們一定會往城鎮化率提高的方向走!北本┐髮W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3日在參加“國浩法制論壇暨中國城鎮化發展與法治論壇”時作上述表示。周其仁還進一步列舉了其他數據,中國“兩率”(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的比值是1.09,遠低于美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超過4的比值。而“金磚五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兩率的比值也分別達到3.22、1.97、1.38和1.15,都比中國的高!巴擎偦侍岣叩姆较蜃摺痹谥芷淙士磥,城鎮化和工業化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二者相輔相成。衡量工業化的水平,關鍵指標是“工業化率”,也就是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例;衡量城鎮化的指標就是“城鎮化率”,即城市人口占全體人口的比例。由于工業活動總要“投影”到人口的空間分布上,所以在經驗上,以上兩個“率”可以作統計上的比較。周其仁表示,2012年,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當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1.3%,同年的工業化指數為46.8%。乍一看,這兩個數字吻合得很好,但是比照全球平均水平,就會發現問題:全球平均工業化率只有大約26%。發達國家更低,甚至在20%以內,而他們的城鎮化率多在70%以上!俺擎偦逝c工業化率的比值,代表工業化率對城鎮化率的提升能力,從這一角度看,我們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還很明顯!备鶕澜玢y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鎮化率為50.9%,而工業化率不過26.1%,二者之間的比值是1.95,中國“兩率”的比值是1.09。如果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區別更為顯著。2010年,美國的“兩率”比為4.1,法國為4.11、英國為4.09、德國為2.64、日本為2.48,共同呈現出城鎮化率遠遠高于工業化率的特征。即便是“金磚五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兩率的比值也分別達到3.22、1.97、1.38和1.15,都比中國的高。周其仁表示,我們的城鎮化率大致相當美國1920年代的水平,日本1940年代的水平。統計數據代表了空間布局的未來趨勢:我們一定會往城鎮化率提高的方向走。“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除了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比例失調外,周其仁認為,中國城鎮化發展目前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擴張得很快,城市人口增長卻很慢,結果使得城市人口密度降低了。”周其仁認為,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在不斷擴大,農村就應該縮小,農村土地應該得到有效利用,很多農村空置土地應該復耕,“這是很多發達國家經歷過的,但在中國城鎮化建設搞了這么多年,卻沒看到這種現象。”周其仁認為,其原因是農村土地所有權不確定所致!耙鉀Q這個問題,先要對農村土地進行全面確權,確權到戶,然后流轉!痹谠撜搲,司法部原部長張福森也指出,目前各地城鎮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城市內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的二元結構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在推動城鎮化進程中,唯城鎮化率,濫用行政手段,盲目造成攆農民進城,趕農民上樓,使城鎮化淪為形式化的面子工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但戶籍制度為農民進城設計了無形的障礙,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差別,令農村人口望而卻步等。張福森表示,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各項配套的法律制度來支撐和保障,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城鎮化建設。國浩律師事務所主席于寧對此表示認同:“毋庸置疑,城鎮化的種子必須在法治的土壤中才能健康地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離開法治這個前提和保障,我國經濟建設包括城鎮化發展,必然會偏離既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