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低”金融業門檻 鼓勵民資設服務機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83·金融體系改革以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為重點,推動金融體系改革。深化金融機構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奠定基礎以適應轉…
383·金融體系改革
以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為重點,推動金融體系改革。
深化金融機構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改革
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奠定基礎
以適應轉型升級和城鎮化建設需要為重點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383方案”明確指出,深化金融機構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改革。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形成多元化競爭性的金融體系,滿足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需要。
來自金融方面的業內人士分析稱,鼓勵民資設立金融服務機構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的整體效率和競爭意識,尤其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則有助于打破金融行業的壟斷。
金融改革料力度很大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藉此接過前期政府投資的"接力棒",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二是在流動性過多的環境下開渠放水,通過將民間資本引向新領域,減輕未來通貨膨脹及資產泡沫的壓力;三是通過引入競爭,釋放"制度紅利",提高國有經濟部門的運營效率,改善廣大消費者的福祉。”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個人覺得,三中全會在金融改革方向上會有很大的力度,通過金融市場的改革,成為一個可以期待的突破口。”東莞銀行金融分析師陳龍指出,他還預計明年一季度出現首家民資銀行的可能較大。
“我認為金融改革應該是三中全會中比較重要的一環,隨著政策的慢慢放開和利率市場化的逐漸推進,未來民資進入金融行業、設立金融服務機構還是比較可期的。”郭田勇指出。
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國家政策的放開,使得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地發展,如騰訊、百度、阿里三巨頭紛紛加入金融行業之中,力圖從金融這塊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此前在2013互聯網金融峰會上也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會迎來黃金十年,傳統領域升級還有很大潛力,金融逐漸向這些領域滲透,任何一個產業信息化升級之后很方便打通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執行會長黃震表示,在國研中心的“383方案”中出現了互聯網和金融結合發展的內容,中央前所未有地重視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有望寫進三中全會報告。
易寶支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唐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的最大問題在于機構過于單一和龐大,老百姓的需求無法有效滿足,金融機構想做也很難做好。“回顧近十年來,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經濟壟斷,但近兩年來這種壟斷模式逐漸被打破,金融則是被互聯網打破的。金融產業如果不轉型和創新,將阻礙中國經濟轉型。”
“把互聯網和金融結合起來,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從而改變整個金融的服務模式,做了金融業以前不能做的,創造出來的是增量。”唐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