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華:金融業面臨“三馬”模式挑戰 得賬戶者得天下
來源: 搜狐證券|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9日,清華五道口金融家大講堂迎來了中國“VISA之父”、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建華,他明確表示,當代金融業已進入IT金融時代,傳統金融業態必須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數字化時代…
5月9日,清華五道口金融家大講堂迎來了中國“VISA之父”、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建華,他明確表示,當代金融業已進入IT金融時代,傳統金融業態必須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數字化時代化背景下金融格局如何變革,萬建華給出了答案。
未來炒股消費全可在一個金融賬戶內完成
目前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的業務還是相對分開的,萬建華說“從個人角度來講,客戶希望所有的金融活動,包括存取款、購買股票、日常消費全可以在一個賬戶內完成;從機構角度來看,機構毫無疑問可以通過一個信息處理平臺為所有客戶提供一賬通服務。”
“我覺得混業經營,分業監管過一段日子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如果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成為一個綜合的機構,就會有比較好的平衡。不過實現需要一個過程,只能說它未來肯定是一個趨勢,具體哪一天會實現,我不是政策制訂者,沒有辦法講。”
“三馬”模式讓銀行面臨挑戰
以前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投融資活動要通過金融中介才能實現。近年金融業的脫媒趨勢,通過互聯網平臺就能實現借貸。
萬建華指出“未來有可能出現互聯網企業、電子商務企業、通訊企業來做金融,金融中介可能會消失。”他以阿里巴巴建立的金融集團為例,馬云從做貿易起家轉向商業,又做到支付,支付最后變成金融,整個過程里邊跟監管部門都沒關系,但是金融集團里五臟俱全,都有了該有的都有。
不過萬建華又補充道,“互聯網企業替代銀行這種說法已經提了十幾年,但是銀行業反而變得更強大了,所以叫板金融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金融業還有一種發展可能是傳統金融機構借助于信息技術、重視信息技術,通過金融電子化也可以完全提供這些,何況他還具備他傳統的客戶優勢、資源優勢等等。”
金融機構“得賬戶者得天下”
金融機構應該如何應對來互聯網企業等平臺的挑戰呢,萬建華認為未來的金融業“得帳戶者得天下”。
他解釋道“商業銀行近十年高歌猛進,由十年前20萬億資產,變成今天的130幾萬億的資產,翻了幾十倍;而證券公司在這十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商業銀行借助了客戶的賬戶優勢。 ”
“你在商業銀行有一個帳戶,現在有閑置的資金,你想做股票,你把錢劃到證券公司去,這一段行情好,炒會股票,接下來行情不好了不炒了,錢又回到商業銀行了,所以商業銀行是你個人金融活動的大本營。整個社會經濟發展、GDP高速增長,社會財富的爆發性增長,最后都集中在商業銀行里面體現,證券公司你炒股票來了,不炒股票走了,他一直長不大。”
萬建華總結道,“如果機構能夠為客戶提供金融活動的大本營,金融機構一樣會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