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多地為穩增長設底線 調結構或被擱置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進入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各地為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繃緊了神經。日前,陜西、湖南等地或下文或召開會議,要求“全力以赴穩增長守底線”,其中河南各地則掀…
“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
進入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各地為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繃緊了神經。
日前,陜西、湖南等地或下文或召開會議,要求“全力以赴穩增長守底線”,其中河南各地則掀起了一場“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戰”。各地動員令式的穩增長措施中,投資上項目仍然是主要手段。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研究員范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央不會放寬貨幣政策,四季度財政節余可以為地方穩增長燒把火,但是運動式的“穩增長”可能會讓“調結構”擱置。
地方為穩增長設置底線
日前,陜西省召開全省工業形勢研討會,指出本省的工業仍然在“拐彎超車”的道路上穩健前行,穩增長為調結構贏得時間和空間,而調結構又促進了穩增長。
陜西省設定今年四季度工業增長目標是“保13%爭14%,力爭完成全年任務”。為此,各地市紛紛提出對策,“加快項目建設,全力開展招商”成為不少地方的不二選擇。
湖南省也在國慶節后鉚足了勁,該省認為一些主要人均經濟指標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還處于負重爬坡、后發趕超的階段,力爭年內要切實守住經濟增速10%以上的底線。
當地官方報紙8日文章稱,要堅持穩中求進,“穩”是硬任務,“進”是硬道理,實現穩中求進,首要任務是穩增長。其措施也很明確,聚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時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有力支撐。據悉,今年上半年湖南省176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1.8億元,同比增長23.2%。
在河南,有關“穩增長”的百日攻堅戰正在熱火開展。9月18日,河南省政府召開全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電視電話會,會議要求全省上下通過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多策并舉穩增長、穩中有為調結構,盡最大努力促進工業保持較快增速。
縱觀這些省份,投資上項目仍然是穩增長的不二法門,像河北部分縣市就提出“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引擎,在抓大項目的同時,不丟中小項目,形成了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濟發展有其必然規律,地方政府動員令式的穩增長往往都是想扭轉規律的,甚至有些運動式項目投資更可能會后患無窮。當前很多項目出現無效益、產能過剩等問題,都是這些動員令式、行政命令式造成的!拔覀儗D型升級提了很多年,往往碰到經濟下行就放棄了原則,而是采用保眼前數據的運動式投資,這種情況使我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一次次碰到阻力!
除了投資項目穩增長,促進出口也被各地方政府所倚重。安徽方面則用一攬子新政力促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9月,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實施意見》,意見稱為緩解外貿皖企“缺錢”的困境,安徽省鼓勵銀行加大對進出口企業及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年進出口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貸款增幅。
另外,山東省出臺《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實施意見》,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對外貿企業在金融財稅、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更實惠、更具體的規定。
調結構或被擱置
在上述政府文件或會議中,原有的穩增長路子依舊是重點,而調結構的說法則擺在次要位置,如湖南省穩增長的措施中就不見“調結構”的字眼。
而河南動員會議則強調“百日攻堅”須除雜念抓重點,“錯誤地把穩增長和調結構相分離、相對立。調結構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增速!
對于穩增長與調結構,高層也有表態,認為7、8月份我國經濟回暖態勢明顯,說明調結構和穩增長的有機結合已見成效。
范為表示,從中央來說,無論是高層表態還是目前基本情況,不會出現大規模運動式的投資,但地方政府穩增長的方法確實不多,無非是投資拉動GDP,“受制于中央貨幣政策,資金仍是地方最大的牽制,地方政府資金解決不了,投資是個噱頭,而像百日攻堅戰,地方政府更多的可能是利用財政節余資金來促投資!
在經濟下行,地方政府動員式的穩增長背景下,這是否會影響到經濟結構順利調整?這也歷來受到業內關注。
黎友煥認為,調結構和保增長本來不矛盾,“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中,就是構成不可調和的矛盾,不少地方為了保增長,放棄了結構調整機會,還是走粗放型的大干快上、堆砌數據方式,其結果是調結構被放在一邊了!
范為說,如果要調結構,必須改變過去投資的模式,“穩增長要花錢,調結構要花錢,穩增長會推高近期GDP增速,會惡化潛在增長水平,惡化調結構。調結構會降低當前增速,會改善潛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