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作為整體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資本項目開放,股票、債券市場的開放,跨境貸限制取消等方面,前海的步子要跨得更大一點。前海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昨日召開的2013清華-新經濟思維研究院國…
在資本項目開放,股票、債券市場的開放,跨境貸限制取消等方面,前海的步子要跨得更大一點。
前海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昨日召開的2013清華-新經濟思維研究院國際研討會期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達了上述觀點。
該咨詢委員會于2012年8月6日成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擔任主任委員,共有15人組成高規格專家團隊,對前海合作區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以及重大決策,提供咨詢意見;在前海合作區體制機制創新、深港合作融合等專題方面,組織調研,提出意見等。
在采訪中,宋敏認為,前海在政策爭取上一定要跟香港聯手去和中央溝通,把風險和收益講清楚,從國家戰略角度獲得政策支持。但目前的問題是,香港方面不太積極,中央又有疑慮。這兩個原因造成前海目前并未起到為內地金融改革探路的作用。中央需要了解前海和香港的需求,把深港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促進深港聯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開放力度不如預期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前海金融開放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試驗?
宋敏:前海的關鍵詞是深港合作和金融開放,戰略上通過合作來進行開放。前海金融開放的步驟也是探討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走出去的路徑。
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遲早要實施,但要把握好步驟和時機,通過試驗的方法在局部區域開放。香港已經開放了,內地可以通過前海和香港的合作探討資本項下開放的方法。如果成功的話,可以逐步推廣到廣東甚至全中國,這是前海發展的一個基本思路。
其實,前海可作的試驗有很多,探討比較多也正在做的就是跨境人民幣貸款。香港的人民幣通過貸款的方式到前海,如果不給這些人民幣任何限制,可以流到內地,這就體現了試驗的意義。但現在這些人民幣只能用于前海的建設,就起不到試驗的作用。
曾經的設想是,對跨境人民幣進行總量限制,進來前海以后就不要管制了,可以流到內地,觀察一下會有什么結果,但目前只做到了一半。監管部門仍然擔心資本項目放開可能會把從香港來的人民幣引入房地產市場或者會沖擊內地的金融體系,所以就限制在前海使用。
還有一些開放的試驗,比如開放A股市場,給香港居民一個額度,允許他們通過前海投資A股市場。這個額度是可控的,可以檢測是不是會引起資本市場短期波動,并在此基礎上試驗交易稅、資本增值稅等措施。但目前都沒有實施,中央仍然覺得有風險。但我認為,深圳和上海的試驗最后還是要往這個方向走,不然永遠起不到試驗的作用。
日報:從這個角度來評估,國務院目前批復前海的8條涉及金融的政策,開放的力度并沒有預期的那么高?
宋敏:也可以這么說吧,決策層還是有點擔心和疑慮,沒有理解局部試驗可控的意義。我認為,試驗最關鍵是從香港流入的人民幣總量上進行限制,如何使用不用限制,如果風險不大就可以把總量放大。
前海在政策爭取上一定要跟香港聯手去和中央溝通,把風險、收益講清楚,從國家戰略角度獲得政策支持。但目前的問題是,香港方面不是太積極,中央又有疑慮。這兩個原因造成前海目前并未起到為內地金融改革探路的作用。
日報:香港方面對幫助前海爭取政策不是特別積極的原因是什么?
宋敏: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的決策者習慣在固定的規則下做事,缺乏長遠戰略性思維,也缺乏創造規章制度的智慧和經驗,他們總是問前海,中央批復了哪些政策,細則是什么。但是在內地,往往是先試驗再批準,邊做邊完善。缺乏積極主動性去參與規則制定的觀念,這是阻礙香港方面在前海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問題。
抓住窗口期
日報:過去三年,前海不遺余力和香港溝通,香港方面態度是否有了變化?
宋敏:現在香港方面對前海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了,大概兩年前很多香港公司都不知道前海在哪里,現在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對前海開始感興趣,也有不少人來前海談合作,但普遍的反應是細則都沒出來,我們怎么投資?其實,香港的金融機構可以去幫助前海思考方案。
日報:上海自貿區批復成立后,是否會給香港造成一定的壓力?
宋敏:香港方面的確感覺到,上海是國家更加扶持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優勢也在慢慢減弱,特別是上海自貿區“境內關外”的概念,基本會形成和香港一樣的優勢,香港會擔心,商業和貿易都被沖擊。但我認為短期內,上海自貿區不會對香港有威脅,但長期來看,肯定是一個挑戰。
日報:在這種背景下,香港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地位?
宋敏:香港的金融、法律和監管等制度優勢還在,雖然上海在進步,但制度是很多年積累的結果,也形成了很多有效的規章和港人做事的習慣。其實,香港也不用特別擔憂,如果內地資本項目完全開放,那么內地經濟體會越來越大,資金流一定會很大,大部分通過上海走,但還有相當一部分會通過香港走。餅做大了,哪怕香港只拿到一小塊就足夠讓香港保持長期繁榮。下一步香港可以幫助內地企業和財富走出去,反過來,也可以幫助境外的財富走進內地,這是香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有的優勢。
日報:香港要保持服務業輻射作用和優勢,有沒有必要一定要通過前海呢?
宋敏:剛開始是要通過前海進行金融開放的試驗,將來就不一定了,所以前海的發展有一個窗口期,需要先行先試。前海要比較快地把各種服務、配套設施建立好,經濟學里有兩個概念叫“先行優勢”和“路徑依賴”,一旦先行了幾年,做好了,自然后面也會有很好機會。所以,前海的發展也是比較迫切的,如果慢了一兩年,先行優勢沒有的話,將來發展空間會受很大限制。
日報:你認為這個窗口期有多長?
宋敏:這個就比較難說,這牽涉到中央的資本項目開放,現在有各種說法,有聲音說資本項目要在2015年基本開放,2020年全面開放,但目前這只是一種說法。如果是這樣的話,對前海來說壓力很大。
上海自貿區將超越香港模式
日報:有消息稱前海、橫琴、白云空港被納入廣東自貿區,將迎接商務部評估,是否廣東自貿區也成立在望?
宋敏:上海自貿區是一個試驗,如果上海成功要向全國推廣,目前最具備條件做自貿區的就是廣東。但我個人認為不會這么快,要等上海做到一定程度了再看,可能要到兩三年之后。
我覺得中央下決心做上海自貿區已經不容易了,從試驗的角度來說,前海、橫琴已經在試驗了,其實還沒有很好的成績拿出來,又要進一步給更多政策,可能并不符合中央的意思。
日報:現在有些觀點認為,上海自貿區是要復制一個香港,你認同嗎?
宋敏:我相信上海自貿區是超越香港模式的,是向全球開放的視野。廣東試驗一直很簡單,盡量學習香港,香港是從貿易、投資到金融都很成熟的體系。上海不一樣,不可能完全學香港,上海在中國影響力很大,產業結構及文化傳統和香港是有差別的,所以,我覺得上海自貿區的目標藍圖就不一定是香港了。有人說是將來要進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那框架就大多了。我認為定位高,做起來也難一點。
日報:這樣說的話,前海在爭取政策方面需要再加快步伐?
宋敏:我覺得是,中央需要了解前海和香港的需求,把深港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促進深港聯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在資本項目開放、股票、債券市場的開放,跨境貸限制取消等方面步子要跨得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