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藍圖初定 拒絕污染企業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牽動深港兩地無限幻想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藍圖終于面世。 本報記者11月24日從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了解到,經過初步規劃,港深兩地政府提出把河套區打造成以發展高等教育基地為主,輔…
牽動深港兩地無限幻想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藍圖終于面世。
本報記者11月24日從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了解到,經過初步規劃,港深兩地政府提出把河套區打造成以發展高等教育基地為主,輔以高科技研發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科技交流區。
根據兩地商討,河套地區將容納約2.4萬學生和2.9萬就業人群,涉及5大功能區,基建投資達100億港元。據了解,河套地區的建設預計將在規劃順利完成即2013年后動工,2020年前完成。
落馬洲是深港邊界處一塊面積約為87公頃的河套地區,至今仍然被荒草覆蓋,未經開發,是深港合作極為珍貴的“處女地”。
記者了解到,該地原本處于深圳河以北歸深圳市管轄,但1997年深圳河改造后,落馬洲河套地區成為深圳河新河道以南四面環水的小島,轉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邊境管制區的一部分。根據當時的決策,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歸屬權仍然屬于深圳,但管制權則交給了香港特區,該地區于是成為了深圳的一塊“飛地”。
根據今年4月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深圳前海地區、河套地區以及廣州南沙等地將是未來粵港合作的重點區域,并通過以點帶面來提升粵港合作水平。
從深港洽談合作開發河套至今已逾十年,肩負重任的河套地區至今依舊是荒地一片。而深港合作的新“飛地”——通過填海造地形成的深圳前海地區開發已經火熱。河套地區規劃研究終獲進展,讓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深港兩地同舒一口氣。
河套地區深港合作開發能否走向實質,一直也被視為深港合作能否突破的風向標。
2000年12月,深港兩地政府專門成立了深港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用以推進河套地區的發展項目。但進展并不大。直到2009年4月27日,深港政府簽署了《深圳河治理后過境土地使用合作意向書》,當中列出深港雙方初步認為河套地區可考慮以高等教育為主,輔以高新科技研發設施和文化創意產業用途。
深港政府今年制作出河套發展初步發展大綱圖,提出將87公頃的河套區劃分為5個功能區,分別是教育區、創新區、交流區、生態區及濱河休憩區。
“河套地區絕對不可以有任何污染企業進駐”。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許重光11月23日向記者介紹,河套地區的樓層也不可以超過15層,以保護生態。
香港政府表示,河套區提供樓面達120萬平方米,60%樓面會用作高等教育用途。兩地政府同意加強河套與周邊的聯系,香港將會研究新建鐵路接駁至港鐵落馬洲站,并探討新建行人接駁天橋的跨境口岸,接連深圳和河套區。
“河套區內設有高新科技研發設施,樓面達33萬平方米,相當于香港大埔香港科學園。”香港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23日向記者表示,河套擬建的教育區可建樓面多達72萬平方米,至于發展方式,可以是新大學進駐或在此設立分校,料可容納1至4間大學(或分校)及2.4萬名學生。
凌嘉勤還表示,河套區以北會有1.2公頃適量發展商業,提供銀行或者酒店服務。而在河套外圍約182公頃的周邊用地,或會改作鄉郊式發展,比如發展餐飲業等。
凌嘉勤還表示,深港兩地目前仍就河套的業權及管理權等事宜進行商討,現階段尚未知悉開發成本及收益的分攤比例,但強調兩地政府已認同“共同發展”的方向。
在深港兩地開發該地塊分工方面,許重光則介紹,河套地區的開發實際上以香港為主,深圳配合。據其透露,目前深圳規劃部門還未就開發落馬洲的經濟效益做出測算,“沒有說到分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