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背景下穩定宏觀 放活微觀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思路的輪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第二,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第三,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是促轉型和調結構。 7月30日…
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思路的輪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第二,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第三,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是促轉型和調結構。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對中國經濟的首次“年中定調”。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中央政治局討論經濟問題,是在今年4月份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在4個月之內,中央兩次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經濟問題,顯示了中央對經濟的重視程度。
面對復雜困難的局面,會議提出“穩定宏觀”、“放活微觀”、“托底民生”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提出要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增強市場對于“守住底線”的信心。同時,在政策調控上,仍然要堅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穩中有為。”這一表態意味著,只要經濟發展在目標區間之內,宏觀經濟政策就不會有顯著變化,尤其是不會輕易出臺刺激性的政策。
面對經濟增速持續調整的壓力,中央決策層連續強調增長下限。在日前與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座談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深刻認識和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國際經濟形勢,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做好工作。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再度表示要堅持底線思維,實際上是在強調經濟政策要為保持基本的經濟增長筑底,不能讓經濟失速。這個底線思維,實際上是在給市場吃一顆定心丸。
與此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表示,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結合中央高層的講話以及二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來看,顯然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思路的輪廓已逐步清晰。第一,強調“要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意味著在市場猜測的經濟增長底線問題上,今年要實現7.5%的既定目標。從上半年經濟增長7.6%、二季度經濟增長7.5%的基礎來看,要實現全年7.5%的增長目標并不算難,下半年只要維持經濟穩定,必要時進行微調即有望實現目標。第二,強調“經濟運行要保持在合理區間內”以及上、下限的說法,即經濟增長、就業和通脹三大指標的平衡,這也意味著經濟穩定在“經濟增長與就業不滑出下限、物價不超出上限”的合理區間內,既定的宏觀政策基調就不會改。第三,在前兩個目標實現的背景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是促轉型和調結構。上半年的經濟形勢為國務院堅持市場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爭取到了更大的空間。而只要經濟形勢在區間之內,下半年仍將延續上半年深化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政策取向。
毫無疑問,在經濟增長底線的背景下,中央對于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已經有了一些針對措施。中央將根據情況來調整投資增速,在投資領域上傾向于戰略新興產業,如信息產業等。在服務業發展上,不再強調“生產性服務業”,而是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這將有效地解決當前投資與經濟增速保持合理的投放節奏。
事實上,在投資方面,中央政府已經及時作出了部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議確定四大重點任務:加強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強燃氣、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加強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穩投資要警惕地方大規模的投資優先發展、傳統發展模式,這點在近期已經結束的地方二季度經濟會議中能看到,地方投資沖動明顯,這與近期針對地方債務審計有著密切的關聯。可以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對于未來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壓力。
在宏觀政策方面,重點是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項目的下放以及推動相應的財稅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明確界定政府和市場職能,清除制約生產率提高的障礙;推進財稅金融、資源性產品和環境價格改革,可以促進資金、資源等生產要素更順暢流動,實現更高效率的配置。
在微觀方面,7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雖然此次減稅幅度不大,與市場預期也相距甚遠,不過減稅減負已經邁出了步伐。隨著下半年經濟形勢好轉,各種政策措施毫無疑問也將得到落實。
至于市場廣泛關注的房地產領域。不少市場人士解讀,中央政治局不再談房地產調控,也沒有提打壓房價,對發展房地產的表態十分中性,與過去相比,這是房地產政策要有所松動的信號。有市場人士總結為,“穩增長”房地產必須“出力”;而實現“城鎮化”,房地產必須“出工”。在我們看來,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表態屬于中性表態,保留了彈性,但并未給出明確的松動信號。因此,還談不上“重大利好”。
綜上而論,在目前的底線背景下,中央仍將推動結構調整,同時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長,但不是大規模刺激,而是以穩經濟增長為主;在結構轉型背景下,則更加關注放開宏觀搞活微觀,增強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