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目前7%經濟增長底線是保證大學生就業
來源:東方財富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就業中間最核心的就業是大學生的就業,是年輕的白領層面的就業,那么如何保證這700萬的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找到工作,這個應該成為穩增長的目標。”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就業中間最核心的就業是大學生的就業,是年輕的白領層面的就業,那么如何保證這700萬的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找到工作,這個應該成為穩增長的目標。”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3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發言時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7%恐怕是底線,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就業。”
以下是文字實錄:
許思濤:第一位是我們的清華大學李教授,他是金融系系主任,以我對他多年的了解算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后,在海外做經濟學學問做的最好的之一,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所以我想先問一下李稻葵,請你為我們解讀一下目前的經濟政策,經濟是轉型呢?還是增長呢?到底是調結構重要還是穩增長重要?
李稻葵:我的理解穩增長是保底線,調結構是什么?調結構是為了未來,是為了經濟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的增長,所以時候這兩個一個認為是我們目前的目標,穩增長是約束條件,這樣就很好理解了。
許思濤:如果是穩增長,你可以告訴我大概底線在哪里?
李稻葵:我不太愿意把這些數據結合在一起,因此目標實際上應該是就業,就業里的主要目標恐怕還不是一般的就業,因為一般的就業現在中國經濟問題不嚴重,中國經濟每年產生的新就業大概在1100萬以上,今年可能會突破到1200萬,但是就業中間最核心的就業是大學生的就業,是年輕的白領層面的就業,那么如何保證這700萬的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找到工作,這個應該成為穩增長的目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7%恐怕是底線,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就業。
許思濤:7%?
李稻葵:但這個數字我相信是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不斷改變的,也就是說GDP增長速度和大學生的就業這兩個數字的關系不是一個硬性的關系而是隨時變化的關系,跟我們的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說這幾年我們服務業增長的比重比較高,我記得現在應該是44%,前兩年才41%,這幾年增長的比較快,每年突破1-1.5%,如果服務業的比重持續上漲,到了未來恐怕不需要7%就能夠基本上大學生的就業了,到那時底線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