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經濟下限被破:投資審批有望適度加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強調,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強調,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經濟運行保持合理區間,仍指經濟在年度目標之上,即7.5%,此一般作為經濟下限。不過如果經濟跌至7%左右,即底線附近,國家可能會出臺更加強化保增長。目前有關部門測算認為,經濟的底線可能在7.2%左右,原因是,低于此,調查失業率可能會出問題。
經濟下限可能會破
法國巴黎銀行、北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交通銀行等均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在7.5%以下,甚至有一些機構預計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會在7.3%左右。
主要原因是,低于7.5%,則意味著經濟要低于合理運行期間的下限。而如果低于7%,這意味著不僅僅就業出現問題,可能2020年小康社會的目標也難以完成。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即使略低于下限,也不用擔心,因為整體就業仍比較好,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結束,勞動力供給不足,所以就業問題不大,但是如果經濟再持續下降,影響就業,穩增長的政策勢必將出臺。
“目前經濟放慢,與出口增速低,產能大面積過剩等有關。但是經濟不會降到7%以下。”他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是700多萬人,創出歷史新高,完成了年度目標的8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6月份曾派出了5路調研組,均發現各地經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國研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前不久率隊進行了調研。他認為,目前經濟是中長期和短期矛盾交織。短期是經濟增速放慢,長期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以及轉變發展模式問題。
7月19日至20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發言中表示,中國政府不會像2008年那樣再次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而是通過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城鎮化,更好地發揮市場內生性的作用,促進增長和就業。
投資審批有望適度加快
如果第三、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低于7.5%,調控會更加促側重穩增長,這可能使得一些投資領域的審批會加快。
一位專家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對于投資的審批并不快,下半年考慮到經濟可能跌破下限,可能一些薄弱環節的投資,比如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棚戶區改造,還有能源項目,審批會加快,當然有些是采取備案制的形式。
一位參與決策層政策咨詢的專家指出,下一步即使在經濟低于下限時,刺激政策仍是有利于長期改革和短期作用的,比如像棚戶區改造,短期可以拉動經濟,長期看有利于改善民生。這些政策出臺的可能性比較大。
本報記者獲悉,下一步國家財政對于基礎設施的刺激作用,采取財政貼息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鐵路和風電、太陽能投資,國家實施貼息后,民間投資有望被激活,進而拉動實際投資加快。
7月20日至21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貴州調研時指出,目前經濟主要指標在合理區間。但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下一階段,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此前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赴四川省發展改革委調研時指出,下一步要挖掘有效需求,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重點是棚戶區改造、鐵路、節能環保、城市基礎設施、信息化消費等方面,促進穩增長、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