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應防止經濟過熱和金融失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21日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警告稱,新興市場面臨的資本流入推動了國內流動性和信用擴張,推高了資產負債表的杠桿水平和資產價格。而一旦資本外流,遭受沖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21日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警告稱,新興市場面臨的資本流入推動了國內流動性和信用擴張,推高了資產負債表的杠桿水平和資產價格。而一旦資本外流,遭受沖擊的新興市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高可下降6個百分點。
報告警告稱,眼下全球的低利率政策“盡管在目前條件下必不可少,但從更長期來看,可能會威脅金融穩定”。
IMF稱,由于先進經濟體的增長依然遲緩,低利率是對付經濟活動低迷的自然手段。但在許多先進經濟體,由于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一直不完善,一些部門依然“困在信用周期的修復和恢復階段”,而“尋求收益”正驅使另一些部門變得更加杠桿化,因而再次變得脆弱。
此外,低利率正在將信用創造引入更不透明的渠道,如影子銀行系統。這加大了信用周期發生更急劇、更強烈變化的可能性,而且,一旦發生新的沖擊,資產質量將進一步惡化。
為了抑制這些風險,IMF認為發達國家應“加快修復資產負債表和適當的宏觀審慎政策”。
與發達國家不同,新興市場經濟體正處在信用周期的領先階段。
IMF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更強健的基本面,加上先進經濟體的低利率,是新興市場吸引資本流入的主要原因。
但這些資本流動推動了國內流動性和信用擴張,推高了資產負債表的杠桿水平和資產價格。尤其是在國內政策寬松的情況下,其結果可能是“經濟過熱壓力、金融失衡逐漸堆積以及信貸質量惡化,一些地區的不良貸款預計將顯著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全球增長乏力、資本驟然外流,或融資成本上升沖擊國內銀行,新興市場都將面臨急劇逆轉的風險。
本期報告發現,在同時遭受幾種沖擊的嚴重情況下,新興市場銀行的資本充足性將大幅下降,降幅可能高達6個百分點。其中,拉丁美洲銀行更容易受到貿易條件沖擊的影響,而亞洲銀行和新興歐洲銀行對融資成本增加則更敏感。
“風險已然上升,解決威脅全球金融體系和目前經濟復蘇脆弱性的時間正在不斷流逝。”IMF強調,“先進經濟體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危機遺留問題,并且盡快完成金融監管改革,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抵御能力。而新興市場必須遏止金融失衡的積累,同時為更強健的金融框架打好基礎。”
IMF建議,新興市場政策制定者需采取充分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防止經濟過熱和金融失衡堆積。壓力測試顯示,許多新興市場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報告警告稱,眼下全球的低利率政策“盡管在目前條件下必不可少,但從更長期來看,可能會威脅金融穩定”。
IMF稱,由于先進經濟體的增長依然遲緩,低利率是對付經濟活動低迷的自然手段。但在許多先進經濟體,由于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一直不完善,一些部門依然“困在信用周期的修復和恢復階段”,而“尋求收益”正驅使另一些部門變得更加杠桿化,因而再次變得脆弱。
此外,低利率正在將信用創造引入更不透明的渠道,如影子銀行系統。這加大了信用周期發生更急劇、更強烈變化的可能性,而且,一旦發生新的沖擊,資產質量將進一步惡化。
為了抑制這些風險,IMF認為發達國家應“加快修復資產負債表和適當的宏觀審慎政策”。
與發達國家不同,新興市場經濟體正處在信用周期的領先階段。
IMF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更強健的基本面,加上先進經濟體的低利率,是新興市場吸引資本流入的主要原因。
但這些資本流動推動了國內流動性和信用擴張,推高了資產負債表的杠桿水平和資產價格。尤其是在國內政策寬松的情況下,其結果可能是“經濟過熱壓力、金融失衡逐漸堆積以及信貸質量惡化,一些地區的不良貸款預計將顯著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全球增長乏力、資本驟然外流,或融資成本上升沖擊國內銀行,新興市場都將面臨急劇逆轉的風險。
本期報告發現,在同時遭受幾種沖擊的嚴重情況下,新興市場銀行的資本充足性將大幅下降,降幅可能高達6個百分點。其中,拉丁美洲銀行更容易受到貿易條件沖擊的影響,而亞洲銀行和新興歐洲銀行對融資成本增加則更敏感。
“風險已然上升,解決威脅全球金融體系和目前經濟復蘇脆弱性的時間正在不斷流逝。”IMF強調,“先進經濟體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危機遺留問題,并且盡快完成金融監管改革,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抵御能力。而新興市場必須遏止金融失衡的積累,同時為更強健的金融框架打好基礎。”
IMF建議,新興市場政策制定者需采取充分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防止經濟過熱和金融失衡堆積。壓力測試顯示,許多新興市場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