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是中國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于外部需求形勢嚴峻,國內投資后勁不足等因素,致使中國經濟呈現減速態勢。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今日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認為,我們要抓住現階段世界經濟復蘇疲弱、全球大宗商品…
由于外部需求形勢嚴峻,國內投資后勁不足等因素,致使中國經濟呈現減速態勢。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今日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認為,我們要抓住現階段世界經濟復蘇疲弱、全球大宗商品供應充裕、價格較為低廉的有利時機,借助經濟結構調整與改善民生,有選擇地進行國民經濟短板領域的大規模投資建設,將資源、能力與需求結合起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該文指出,結構調整勢必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強大發動機,成為新的增長點,完全可以推動中國經濟又一個30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的更高增速與結構調整并不矛盾,并非調結構就一定要降速。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結構調整,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結構調整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而現階段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既為經濟結構失衡的重要方面,亦是結構調整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調整經濟結構,消除產能過剩,包括落后產能淘汰,都不能簡單關停了之。如何妥善處置過剩產能與落后產能?一項重要措施,就是要為其尋求轉移空間與生存空間。也就是說,要將過剩領域的生產能力,逐步向短缺領域轉移,實施產能置換;允許落后產能升級換代,轉換成為先進產能。
而為了解決上述結構失衡問題,實現國民經濟的填平補齊,還需要大量增加新的投資來實現。譬如大量增加環境保護投資,大量增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大量增加棚戶區改造投資,大量增加城鄉居民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投資等。否則,缺乏相關方面的巨大數額投資,所謂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城市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將永遠無法實現。
該文表示,我們完全有條件做到:在調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同時,在較高經濟質量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的更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