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應提高對經濟弱復蘇的容忍度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23日公布的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49.6,失守榮枯線,創出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受此影響及日本股市暴跌的拖累,當日滬深股市調整,上證指數失守2300點,收盤2275.67點,下跌1.16%。創業…
5月23日公布的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49.6,失守榮枯線,創出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受此影響及日本股市暴跌的拖累,當日滬深股市調整,上證指數失守2300點,收盤2275.67點,下跌1.16%。創業板指盤中一度反彈近2%,收盤時漲幅縮至0.30%。
匯豐PMI高于50表示制造業在擴張,低于50則表明制造業萎縮。據分析,5月匯豐PMI跌破榮枯線,結束此前連續六個月擴張的勢頭,主要受新訂單疲軟的拖累。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解讀稱,內需走弱及外需疲弱拖累5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進一步放緩。他建議不要過度解讀這一數據,但二季度增長下行風險有所加大。
4月匯豐PMI初值為50.5,較3月的51.6小幅回落,直逼榮枯線,已經引起了市場擔憂。另外,上月中旬公布的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同樣表明經濟復蘇的道路不平坦。正是在經濟數據欠佳的背景下,近期有關中國經濟增長擔憂的議論明顯增多,外資唱空的聲音不斷傳來,有的境外機構還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
匯豐PMI失守榮枯線,難免給股市帶來對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擔憂。一般大家都認為,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預示著股市也好不到哪里。有券商指出,當前股市不具備迎來大牛市的兩大條件,其中之一是實體經濟尚未向好,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難有好的期待。而在實體經濟欠佳的情況下,股市很難出現整體性上漲。
今年以來,A股市場處于新股實質暫停發行的“喘息期”,但主板指數反彈沒能在春節后再接再厲。這不僅因為擔心IPO重啟,以及再融資“抽血”未間斷,還與市場對基本面的顧慮有一定關系。
上月15日公布一季度GDP數據,當日的滬深股市雙雙創出春節以來調整的新低,其中上證指數跌破2200點大關及半年線。此次匯豐PMI失守榮枯線,又使得上證指數失守2300點。不過,23日的股市下跌另有“意外”。早盤,滬深股市曾先抑后揚并股指翻紅,下跌主要出現在午后。日本股市午后暴跌,由早盤一度上漲近2%變為收盤重挫7.32%,給A股市場在內的亞太股市帶來負面的影響。
不可否認,市場對經濟增長力度的預期欠佳,是股市反彈的一大軟肋。然而,投資者需要調整思維,看到中國經濟正在告別超高速增長的時代,次高速增長將成為常態,未來8%左右或低于8%的GDP增速是正常現象。不少分析認為,政府已經提高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更偏重于加快結構調整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對此,股市也應提高對經濟次高速增長的容忍度,沒必要做出過度利空的解讀。
拿此次匯豐PMI失守榮枯線來說,盡管該數據反映出實體經濟偏弱,但經濟增速仍在合理區間,不意味著外資唱空中國經濟的“厥詞”將得以兌現。
此外,投資者對經濟增長力度的關注與敏感,不可脫離A股估值水平的市場基礎。匯豐PMI之前低于榮枯線是去年10月,當時的上證指數在2100點左右震蕩。去年11月的匯豐PMI重返榮枯線上方,上證指數卻在該數據公布后探底1949點。A股目前較之去年10月的小幅反彈,不是市場高估了經濟復蘇的力度,而是基于估值修復行情的推動。
滬市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2倍,藍籌股云集的上證5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更低,顯然,低估值支撐的A股市場,能夠承受得起經濟弱復蘇的考驗。對于5月匯豐PMI跌破榮枯線,投資者不必過于悲觀。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國企改革向何處去?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