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一體化水平東高西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西部謀求不同發展路徑5月19日《2012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城鄉一體化程度進行排名,東部地區的上海、北京、天津位列三甲,西部地區新…
西部謀求不同發展路徑
5月19日《2012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城鄉一體化程度進行排名,東部地區的上海、北京、天津位列三甲,西部地區新疆、云南、青海墊底。
“我把2003年到2050年這段時間叫做后改革時期,這個時期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就是城鄉差距,所以后改革時代關鍵要實現城鄉一體化。”報告主編、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白永秀告訴記者,隨著中國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不但有了城鄉經濟、生活二元結構,還有文化、政治二元結構,形成四重二元結構,這成為當今很多矛盾問題爆發的根源。
在今年中央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城鄉一體化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有觀點認為,城鎮化的目的就是要縮小城鄉差距,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而且要實現人的城鎮化,其中必然要涉及農民的利益問題,如何通過改革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這也正是城鄉一體化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中國目前的城鄉一體化水平到底如何?
城鄉一體化水平東高西低
“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空間差異比較大,從空間分布狀態來看大致呈現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參加報告起草的趙勇博士介紹說,這是從指數和排名中得出的一個結論。
報告中用空間、經濟、社會、生態四個維度來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從城鄉人口的地理集聚、空間往來的便利性、產業要素的流動、資源的配置、公共服務的均衡程度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衡量30個省市區的城鄉一體化水平。
根據綜合(行情專區)排名,前十位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湖北和重慶,絕大部分都在東部地區,而后十名則包括吉林、內蒙古、廣西、海南、寧夏、甘肅、貴州、新疆、云南、青海,以西部地區為主,排在中間部分的則以中部地區為主。
這樣的排名大致與各地的實際發展水平接近,東部的城鎮密度大、城市平均規模大、城市比較發達,而西部的城鎮分布密度很小、城市化水平低。這種區域差距、區域矛盾實際上是城鄉差距的反映,改革開放這么多年,東部的很多農村逐漸變成了城鎮,而西部的農村還是比較落后的農村。
“我從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回到陜北農村,看到農民還是在用原始的手工工具種地,這個差距太大了,這是中國真正的差距。”白永秀說。
目前,中國城鄉差距是世界上比較高的水平,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平均是農村居民的3倍多,而在發達國家城鄉之間差距則很小,城鄉收入水平甚至可以達到1:1.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柳欣認為,這些年城市和農村差距越拉越大,問題越來越多。現在,農民人均收入只有6000元,這樣有限的收入甚至很難使農民像市民那樣買上汽車,更不要說達到城鄉一體化了。
此外,在這份報告的排名中值得注意的是,以社會一體化指數衡量,排名中有一些省份與人們直觀的感受不太一樣。在前十名中,重慶、安徽、河南、江西這些經濟發達程度略滯后的中西部地區社會化體系較高,而上海、浙江、天津、廣東這些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分別排在第10、12、14、18位。
“城鄉社會一體化主要反映城鄉居民在教育、衛生、醫療、文化生活、郵電通訊(行情專區)、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均衡程度,公共服務的城鄉供給既有量的差別,更有質的區別。”報告另一位起草人吳振磊博士介紹。
白永秀表示,這個指標體系排名并不代表位次高的省份公共服務水平就一定高,因為有些中西部省份由于本身城市和農村的差異并不大,有可能達到一種低水平的均衡,或者說是低水平的城鄉一體化。
西部城鄉一體化路徑不同
在推動新一輪城鎮化背景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要在中西部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和增長極,還要將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但是,由于東西部不同的實際情況,使得西部地區在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所走的路徑也有所不同。
“西部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它的路徑和模式都是不一樣的。像東部人口密度大、自然條件好,這個過程比較短。而西部自然條件不好,城市發展都比較困難,要城市把農村帶動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最大特點是這個過程比較長。”白永秀表示。
西部地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國土面積大、人口密度小等,生產要素分散、居住分散等問題成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所要正視的現實。在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要實現城鄉一體化,需要集中生產要素和人口,要進行撤鄉并村。否則,城鄉一體化的成本就要高出很多,首先就是交通成本很大。
在此次排名中,按空間一體化指數,也就是按交通便利性和人口集聚性要素看,內蒙古、云南、甘肅、貴州、新疆、青海這五個西部省區排在末五位,就是因為面積大或山區多,導致交通不便,影響城鄉一體化發展。
不過,對于西部地區來說,因為資源豐富,城鄉一體化發展也有新的模式。
西部的一些地方可以靠生態、旅游資源來帶動產業發展,比如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比較好的這些地方,通過旅游把城市里的一些資源、消費能力轉向農村,提高農民收入。此外,西部很多地方能源、礦產等資源豐富,如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的一些地方有石油(行情專區)、煤炭、有色金屬(行情專區)等,靠資源產業帶動,就業率和收入水平都提高了,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也比較好了。更有的地方靠紅棗、蘋果、枸杞、葡萄等特色農業資源,帶動地方的發展,也促進城鄉一體化。
“因為中西部比較落后,城鎮化有利于推動中西部城鄉一體化。從整體上中國城市分布來看,東南沿海一帶城市密度已經很大了,人口稠密。在西部推進城鎮化,也有一個人口向西部轉移的一個戰略性思路。”白永秀認為,這對西部的城鄉一體化帶動會很明顯,不過由于西部自然條件差,受資源環境限制,西部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