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深陷“偷窺門” 對中國影響幾何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彭博新聞社深陷“偷窺門”,這一事件給日益依賴國外金融數據服務平臺的中國金融業敲響了警鐘。日前,彭博新聞社被曝允許其記者接觸彭博數據終端用戶的部分信息,包括登錄時…
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彭博新聞社深陷“偷窺門”,這一事件給日益依賴國外金融數據服務平臺的中國金融業敲響了警鐘。
日前,彭博新聞社被曝允許其記者接觸彭博數據終端用戶的部分信息,包括登錄時間、使用了哪些功能等。彭博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多克托羅夫承認這是“一個錯誤”,并于15日在其博客上試圖挽回客戶信任,稱現在彭博社記者能通過終端獲取的用戶信息已經與其他用戶沒有區別。
“偷窺門”事件引起全球多家金融監管機構憂慮。據報道,美聯儲、美國財政部、韓國和日本央行已開始調查此事或要求彭博給予解釋。
專家認為,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日益緊密,對國外主流金融數據提供商的依賴度也越來越大,尤其需要對數據平臺的信息安全提高警惕。
“對于中國這樣的外匯儲備大國來說,外儲投資備受市場關注,如果使用彭博終端存在被‘偷窺’或數據泄露的問題,影響會比較大。”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44萬億美元。余豐慧說,在中國,購買彭博終端的不僅有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行、基金公司,還包括央行和外匯管理局。假如外儲投資組合決策者通過彭博終端瀏覽某一種或某幾種金融投資產品的信息被泄露,彭博據此分析出中國外儲投資會買入或賣出哪種產品,就會帶來較大風險。
“彭博之所以能在成立30多年間超越路透社成為第一大金融信息數據提供商,除了提供數據平臺和新聞,更關鍵的是它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他說。
根據彭博官方網站信息,通過“彭博專業服務”這一終端系統,用戶可以查詢實時金融數據、獲得深度分析并進行交易。目前全球彭博終端用戶超過31.5萬,大部分為高端客戶,包括政府機構、銀行、投行、大企業和新聞機構。
就中國的彭博終端用戶數量,記者向彭博在美國的總部公關官員發去電子郵件詢問,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曾在一家在華歐資銀行負責債券業務的員工告訴記者,彭博終端提供的數據質量和在線客戶服務一流,功能多樣,可以通過終端與全球市場所有重要參與者聯系。這一系統在金融界幾乎是必備設備,客戶對它的依賴性很強。
余豐慧說,中國對外投資越來越多,對金融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海外投資者也需要中國的金融信息,彭博和路透合起來占據了全球金融信息數據市場的70%。
“‘偷窺門’事件給中國提了個醒,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對外開放,如果沒有自己的金融資訊平臺,經濟金融安全將會面臨威脅。”他建議,在所有人的網絡行為都可能被記錄和挖掘的大數據時代,要通過防火墻等措施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并且盡快做大做強中國的金融信息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