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五虎”逆襲 打造非主流牛市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指數于14日創下1788點的歷史新高;泰國證交所指數15日創下1630點的19年來新高,并逼近歷史高位;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綜合指數于10日創下5105點的歷史新高;菲律賓綜合指數15日…
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指數于14日創下1788點的歷史新高;泰國證交所指數15日創下1630點的19年來新高,并逼近歷史高位;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綜合指數于10日創下5105點的歷史新高;菲律賓綜合指數15日創下7392點的歷史新高;越南證交所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高達18%。
繼美日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股市接連創出階段或歷史新高后,被部分外媒譽為“東盟五小虎”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股市近期也紛紛迎來“新高時刻”。
市場人士指出,這些國家股市漲勢如虹主要由于它們強勁的經濟基本面表現,對經濟結構的有力調整,使它們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此外,區域內的協作力度也增強不少,國家間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互補,區域內政局的相對穩定也是股市向好的原因之一。
從年內看,這些國家股市的表現或能繼續維持較為強勢的表現。但市場專家同時警告稱,由于這些國家經濟體量較小,加之經濟波動性較大,防控風險也十分重要。
經濟向好提供支撐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室主任趙江林15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近期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實行的貨幣寬松政策所帶來的充足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股指的上揚,但支撐東盟五國股市強勢上漲的最重要因素還是其強勁的基本面表現。
數據顯示,在全球整體的低迷的背景下,東盟2012年平均GDP增速高達5.6%。其中,東盟“五虎”的表現非常搶眼。印度尼西亞2012年GDP增速達6.2%,其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在6%以上。菲律賓2012年GDP增速高達6.6%,大幅超過2011年的3.9%。泰國201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大增18.9%,2012年全年GDP增速也達6.4%。馬來西亞2012年GDP增速達5.6%。越南2012年GDP增速達5.03%。
經合組織指出,2012年東南亞國家在外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說明東南亞國家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經合組織還預測,東南亞經濟今年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東盟十國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推算更顯示,上述東盟“五虎”的名義GDP總量到2014年有望達到2.4360萬億美元,將首次超越由韓國、臺灣、新加坡和香港組成的“四小龍”(NIES),后者到2014年的名義GDP總量為2.4080萬億美元。而10年前,東盟“五虎”的名義GDP僅為“四小龍”的一半,而去年則縮小至僅相差約兩千億美元。
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東盟國家之所以能夠取得靚麗的經濟成績單,并被多家機構看好,更多源于其自身的比較優勢明顯。不論是與已經邁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亞洲四小龍,還是經濟飛速增長的中印等經濟體相比,“東盟五虎”都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這些國家近年來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
分析人士表示,與“四小龍”甚至中國相比,東盟的勞動力成本都具有明顯優勢。據機構統計,十年前中國勞動力每月平均工資低于東盟國家。但如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上升至東盟的兩倍水平。
趙江林對記者表示,與以往不同,東盟各國在經濟結構上所做的調整明顯,目前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明顯減弱,更多是依靠強勁的投資和內需拉動增長。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后,國際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內需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摩根資產管理執行董事莫兆奇表示,數據顯示,東盟“五虎”在亞洲中產階級中約占14%份額,高于印度的11%。因此,盡管東盟的每個成員國規模不大,但以整體而言,其中產階級對需求的帶動卻不可小覷。
趙江林還強調,不同于1997年的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并沒有受到過多的外部沖擊。十多年來相對穩定的發展使得這些國家順利進入高增長階段。這些國家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充分吸取了教訓,對金融體制的改革比較徹底,銀行(行情專區)體系日益健全,抵抗各種危機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此外,該區域內目前政治環境的穩定,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區域合作錦上添花
市場人士指出,東盟國家目前的區域內部合作以及區域外對其投資和援助都明顯加強,內外兩方面共同助力其經濟以及股市,這種優勢是其它地區難以比擬的。
首先,東盟的內部合作加強。東盟此前提出將在2015年實現經濟一體化的東盟共同體,盡管完全實現該目標還有一定困難,特別是一些細節問題難以全部解決。但是這個目標卻使各國主動推出措施去克服關稅、貿易、人員流動等多方面的障礙,有利于相互的合作。在區域內部將形成一種產業分工,從而形成優勢互補,通過改變內部的資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
各國不再是主要依靠向歐美擴大出口,而是更多受益于區域內經濟體消費的增加,以及各經濟體相互之間投資和貿易。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最新年度報告的數據表明,亞洲區域內部的貿易在全球最為活躍。該公司2012年歐亞航線總運量只增長了3%;歐洲內部運量減少2%,亞洲區內的運量增幅則高達19%。
其次,目前東盟區域外的外部力量,也以援助和企業投資等多種形式進入東盟,這對東盟經濟的助推作用十分明顯。比如許多國家和企業都對東盟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援助或投資,而這正是東盟經濟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
趙江林指出,東盟目前的環境非常好,內部合作在加強,外部投資和援助也在加強,等于是內部外部合力,成為帶動起經濟發展的引擎。此外,目前區域通脹率整體在3%左右,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既有利于經濟增長,保持活力,又不會由于價格上漲而破壞活力。
此外,市場人士還對記者表示,近期石油(行情專區)等資源價格的下降對東盟的影響十分微妙。比如,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具有一定石油資源的國家,雖然出口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是由于其能源成品進口需求也特別大,所以總體而言并沒受到過多的負面影響。泰國、菲律賓等資源相對不豐富的國家,更由于部分資源價格下調,導致進口成本下降,有利于整體經濟。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東盟國家經濟體量較小,需要警惕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瑞信集團東南亞地區分析師羅伯表示,東盟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有可能已經出現了資產泡沫,投資者需要引起警惕。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全球寬松第三季仍要繼續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