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流動性變量 配置相對均衡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4月份經濟數據并不盡如人意,但圍繞成長股投資的熱點很多,市場活躍度很高,股指呈企穩回升跡象。目前來看,對經濟和政策既不能過于樂觀也不可過于悲觀,關注的重點將是流動性,這或是決…
盡管4月份經濟數據并不盡如人意,但圍繞成長股投資的熱點很多,市場活躍度很高,股指呈企穩回升跡象。目前來看,對經濟和政策既不能過于樂觀也不可過于悲觀,關注的重點將是流動性,這或是決定未來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
一、市場承接力在提高投資熱點仍然較多
市場情緒有所穩定。在春節后經過了房地產調控、經濟低于預期、銀監會8號文、債券投資整頓、大宗商品暴跌、禽流感與地震等一系列因素沖擊下A股市場經歷了兩個多月的休整。隨著這些因素的逐步消化,市場承接力有所增強,市場情緒有所穩定。從股指角度看,上證綜指有筑底企穩跡象,盡管近日公布的4月份PPI等數據低于預期,但上周股市仍以紅盤報收,成交量也有所穩定。
市場圍繞成長投資的熱點有擴散之勢,活躍度仍然較高。從2月份開始,成長投資主題大行其道,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優質小盤成長股遠遠強于大盤價值股,強者恒強。成長投資的邏輯是在經濟轉型背景下對符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產業的高增長預期。近期成長投資的熱點有擴散趨勢,從之前的國防軍工、節能環保、傳媒,向電子、通信、新能源汽車、新能源、3D打印等高端裝備擴散,漲停潮不斷反映市場熱度較高。
二、對經濟和政策持中性觀點
由于去年基數較低,從同比角度看今年二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不會很差,但從環比角度看也不會特別好,因此,對經濟不能樂觀,也不可過于悲觀。4月份PPI同比下降了2.6%,低于市場預期,一方面反映了下游需求較為疲弱,影響了利潤回升,另一方面購進價格指數PPIRM也在下降,環比同步下降了0.6%,同比下降了2.7%,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夠化解產成品價格下降對利潤的殺傷;4月份下旬發電量同比增長7.5%,增速高于3月份,這有基數較低的原因,可能也暗示工業生產的適度回升。
從上市公司業績看,非金融企業單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已經從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8.14%、-14.58%、-16.91%、-17.86%,轉為較弱的正增長,2012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4.22%、2013年一季度增長5.13%。
政策方面,全社會都會接受更低一些的經濟增長速度,宏觀調控還是以穩為主,不會出臺較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盡管一些地方政府加大投資刺激的主觀性較強。現在各地各部門都在響應中央“防風險”號召,“穩”字當頭,力求不出亂子,及早發現并化解現實或隱藏的風險,對股市的影響有利有弊。如果發現了較大風險,短期可能沖擊股市;但強化風險本身就意味著出現重大風險的概率在降低,長期而言對經濟和股市都是有利的。
三、關注的重點在于流動性
相比于經濟和政策的相對穩定,流動性可能是影響未來市場走勢的主導因素。盡管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議題會逐漸提上議事日程,但就短期而言,全球性的貨幣寬松環境不會改變,對中國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近期歐洲、日本、印度、韓國等紛紛降息,幾近為零的融資成本有很強的進入我國進行套利與博取人民幣升值的動力。今年1-4月份大陸出口香港的貿易增長69%,明顯異常的數據可能是熱錢流入的反應;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2月份突破9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4月份M2增速達到了16.1%,大大高于年度13%的目標。
5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加強銀行對結售匯和虛假貿易的管理;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提出要“把好流動性總閘門”,這是2011年上半年之后再度出現這種提法。政策對流動性的管理說明我國當前的流動性是比較寬松的,而政策出臺也不太可能立即就能收到效果,未來還可能更加寬松。
在國內房地產、信托、銀行理財等投資渠道受到限制情況下,股市有可能成為突破口。相比較而言,A股市場藍籌股在全球屬于估值洼地,流入中國的熱錢可能買入藍籌股作為保值增值的手段。
四、短期在繼續重視成長投資的同時也要關注金融地產和優質中游
在流動性寬松推動下股市可能正在走出休整,如果后續宏觀經濟好于預期,則對股市可以樂觀些;如果宏觀經濟低迷,則適度謹慎。配置上應適度均衡,金融地產和優質中游將是股指的主要推動力。
但春節以來的成長投資當前亦不能放棄,不過應該注意的是,成長股正在進入“高沖擊成本”階段,要注意交易沖擊成本,也要不斷糾正和優化方向。如果不考慮“沖擊成本”,成長股依然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