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再度驚魂 封卷或被過度解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IPO重啟已成A股心頭一根緊繃的弦,稍經撩撥,便激起無限回響。5月9日,大盤結束五連陽的漲勢,滬指跌13點報收2232.97點,回落0.59%。對于這次調整,盤后一則擴大IPO開閘的消息,又成為解讀市…
IPO重啟已成A股心頭一根緊繃的弦,稍經撩撥,便激起無限回響。5月9日,大盤結束五連陽的漲勢,滬指跌13點報收2232.97點,回落0.59%。對于這次調整,盤后一則擴大IPO開閘的消息,又成為解讀市況主因。
據稱當日有消息傳出,兩家企業已接到封卷通知,隨即市場將將其解讀為企業或于近期擇日上市,進而推導也意味著IPO即將開閘。
但事實上,封卷遠不能跟獲得發行批文,乃至完成上市程序掛鉤。
按照證監會公布的發審流程,封卷是其中倒數第三步,此后還需經歷會后事項審核、核準發行等流程。
“封卷跟拿發行批文是兩碼事”。9日晚,一位投行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在其接觸的案例中,現在多數公司是有條件通過發審會,存在一系列反饋意見需要落實補充,這部分問題反饋完畢就可封卷,其后仍須經歷會后事項審核到獲得發行批文,但并無明確的行政審批規定時間。
同日,一家過會的大型國企的人士指出,其所在公司早已封卷,但至今未獲發行批文。而其所在公司的這段等待期,已遠超過市場流傳的從封卷到拿批文“正常”所需的兩周時間。
多方信息源都在印證封卷不等于發行的說法,“事實上,目前很多公司都封卷了。”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眼下擬IPO企業財務專項核查仍未結束,目前僅完成首批自查報告上交,而首批現場抽查企業與自查報告審核仍在繼續。目前,有市場人士將封卷解讀為已有企業通過目前財務專項核查,存在一定程度誤讀。
上述投行人指出,封卷作為正常的IPO程序,與現已陸續開始的申請材料接收一樣,都是按正常節奏進行,并不意味著特別的信號。封卷后再度補充材料、新一期財報等也屬正常。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告訴本報記者,針對IPO財務專項核查工作的問題回復函提到“本次自查報告視作正式反饋意見回復”,這表明完成財務核查是企業完成發行審核程序的必經過程。但另一方面,即使完成財務核查程序,也不意味著過會。
據年初部署IPO財務專項核查工作會議的與會者指出,曾有券商代表詢問監管層:“現場檢查是否意味著通過驗收,相當于過會?”回應是“否”。因為檢查的目的是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核查,現場檢查是對自查的復核,不存在驗收。
更重要的是,作為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IPO眼下經歷的財務核查和重回正常節奏之考,或需與整體改革配套推進。
針對檢查組人員的培訓會上,曾有報道稱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提出,要將IPO的重回正常節奏與市場化改革配套推行。
而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對本報記者介紹,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推進的考慮主要涉及五方面:修訂完善相關規則制度,改進發行條件;深入開展對IPO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檢查工作;完善新股定價約束機制;認真研究新股詢價、交易、配售的新情況和新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多舉措抑制炒新;堅決打擊粉飾業績、包裝上市、虛假披露、合謀造假等弄虛作假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