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大軍再擴容 中國短期跟風概率小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全球降息的“多米諾骨牌”繼續向更多國家遞推,韓國、波蘭成為最新加入“寬松俱樂部”的成員。分析人士認為,與以往相比,新一輪降息的貨幣戰意味分外濃重。迫于美日歐等西方國家大舉量化寬松…
全球降息的“多米諾骨牌”繼續向更多國家遞推,韓國、波蘭成為最新加入“寬松俱樂部”的成員。
分析人士認為,與以往相比,新一輪降息的貨幣戰意味分外濃重。迫于美日歐等西方國家大舉量化寬松帶來的“熱錢”涌入和本幣升值壓力,更多的新興經濟體不得不跟風降息或是采取匯市干預措施。不過,接受本報采訪的海外專家多數認為,中國近期不會跟隨海外的降息步伐。
寬松出現“連鎖反應”
昨日一大早,韓國央行就給亞太市場投資人帶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在多數分析師都預計央行本周將按兵不動的情況下,韓國周四意外地宣布了七個月來的首次降息,降幅為25基點。
就在幾小時前,歐洲的波蘭也宣布了類似出人意料的降息。該國時隔一個月意外重啟降息,將利率降至3%的紀錄低位。
在大華銀行經濟財政研究部高級副總裁、高級經濟師全德健看來,近期全球各國紛紛降息的亂象,是以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發起的新一輪貨幣寬松帶來的“連鎖反應”。
在韓國、波蘭之前,澳大利亞本周二剛剛宣布降息,緊隨歐元區和印度上周的步伐。美聯儲上周也變相放松了貨幣政策。
大多是熱錢惹的禍
專家注意到,最近一輪降息,很多都帶有濃重的干預匯市的色彩,而這背后反映的是熱錢大舉涌入帶來的壓力。
比如在韓國、澳大利亞,全德健分析說,最近的降息明顯帶有打壓本幣的考慮,因為從某些角度,當前這些國家的經濟數據并不太差。
在澳大利亞,9日公布的4月份就業人口猛增5.01萬,失業率則降至5.5%,遠遠好于市場預期,新增就業是預測水平的4倍多。該數據發布后,澳元匯價應聲跳漲。
類似對本幣走強的擔憂在很多其他國家同樣存在。比如在泰國,為了打壓正處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的泰銖匯率,泰國政府官員近期頻頻喊話,試圖干預匯市。泰國當局已制定了若干措施來應對熱錢涌入,比如為外資持有泰國債券設定更長的期限以及對外資開征資本利得稅等。
新西蘭央行8日突然高調宣布,已干預了外匯市場以抑制本幣升值,而且未來可能出于保護經濟增長的目的繼續干預。這是該國6年來首次公開干預匯市。
連曾經誓言不干預匯市的瑞典,也迫于壓力要出爾反爾。瑞典財長伯格本周對瑞典克朗近期的大幅升值表示了公開擔憂,并暗示央行應該采取相應措施。
促使多國央行出手干預的一大因素,是超寬松貨幣環境帶來的熱錢涌入,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世界銀行對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流入的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量較上年同期激增42%,達到640億美元。
機構稱中國不會跟風
中國也不例外。本月6日,外匯局出臺了一項專門針對加強熱錢管理的通知,以期緩解外資涌入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9日時隔17個月重啟了91天期央票發行,回籠資金的意圖明顯。
不過,不少機構認為,中國短期可能不會效仿美歐等經濟體實施降息。
野村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9日發布報告指出,4月份CPI通脹反彈,使得政策松動變得幾無可能。相反,該行認為,如果接下來的工業產出等數據顯示經濟反彈,下一步的政策更可能是收緊而非放松。野村預計二季度中國的貨幣政策將出現“數量收緊”。
高盛經濟研究團隊則表示,下周一發布的實體經濟數據尤為關鍵,若數據符合預期,政策可能沒有進一步放松的緊迫性。大華銀行的全德健則認為,中國目前并不具備降息的空間,一個主要掣肘因素是房價。
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外新一輪的寬松浪潮,會讓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政策抉擇更加艱難。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政經圓桌:巴西偏愛哪些中資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