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好PK諸利空 超跌板塊有望崛起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證券日報報道,滬指2165點開始反彈主要受到四大利好共同發力所致。首先,證監會和外管局與大摩就其MSCI新興市場指數加入A股權重正式溝通,大摩計劃將中國股票的權重提高到30%,其中A股權重…
據證券日報報道,滬指2165點開始反彈主要受到四大利好共同發力所致。首先,證監會和外管局與大摩就其MSCI新興市場指數加入A股權重正式溝通,大摩計劃將中國股票的權重提高到30%,其中A股權重為17%;其二,3月份QFII新開戶數達到26個;其三,證監會和外管局開閘產品申報,QFII、RQFII入市或再次提速;其四,銀監會要求銀行信貸重點支持擴內需,政策開始吹暖風。
昨日,滬深兩市震蕩調整,上證指數微跌0.11%,收于2242.17點,深證成指下跌0.59%,后市下跌空間有限。
讓投資者困惑的是:一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7%,低于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的8%,經濟形勢總體放緩。再加上,同期全社會發電量同比增長2.9%,遠不及市場預期的3月份工業產出數據,反映出國內經濟弱復蘇跡象明顯。另一方面,一季度國內M2同比增長15.7%,遠超全年M2管理目標同比增長13%。同時,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2.76萬億元,創出近年同期新高。一季度M2同比增長15.7%僅拉動GDP增長7.7%,貨幣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應正在減弱。
國內企業的庫存數字一直是行業景氣與否的重要參考數據,存貨較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公司經營狀況在惡化。截至4月17日,已披露2012年報的1663家上市公司,存貨金額總計高達3.58萬億元,而提取的跌價準備只有415.26億元,平均提取比率僅1.17%。其中,50家紡織企業的存貨總數高達570億元。從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庫存就一直處于上升態勢,2011年底庫存突破4萬億元,2012年報全部公布后,上市公司的庫存很可能創出歷史新高。
近期國際資金流出港股,轉而流入美元及日元資產。截至4月15日,香港股市共有404只證券產品遭沽空,總沽空額(融券賣出額)63.6億港元,占港股主板當日成交550.34億港元的11.55%。其中,追蹤恒生指數表現的盈富基金成為空頭的主要攻擊目標。港交所大宗股權變動披露平臺上,暫時還沒看到大型基金和投行買入中資股和與A股相關的產品,顯示機構對該類產品仍在觀望。此外,美國最新數據不理想,4月份美國住建商信心指數跌至42點。
從K線走勢看,昨日滬指日K線呈現小假陽線走勢,成交量出現一定萎縮,資金做多情緒偏謹慎,后市關注20日均線得失,2250點至2300點有強阻力。在中國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中,受益的行業、個股是投資者需要中期關注的品種。此外,關注超跌板塊的技術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