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在大規模對外投資中做好戰略準備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大會上表示,新世紀以來,中國同周邊國家貿易額由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重要投…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大會上表示,新世紀以來,中國同周邊國家貿易額由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重要投資來源地。中國同亞洲和世界的利益融合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將持續擴大,對外投資也將大幅增加。據測算,今后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過4億人次。
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首次亮相博鰲,并在“吸引外來投資和擴大對外投資”方面進行濃墨重彩的論述,表明中國在積極致力于為廣大外商投資企業營造更加開放、更加優化的投資環境之外,還將致力于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體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的姿態,也可以被視為向其他國家釋放積極信號:中國愿與亞洲各國一道,通過相互開放市場,促進互利投資合作,共同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和新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都是投資引進大國。截至2012年年底,在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累計約1.27萬億美元。但現在,中國引進外資的增速正迅速減少。2012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1117億美元,不過,在增速上卻是負增長,比2011年減少了3.7%。吸引外資乏力的勢頭延續到了2013年。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4.84億美元,同比下降1.35%。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中國吸引外資進入了成熟階段,將很難重現過去起飛階段的高速增長。中國吸引外資將更多地從量的增長轉向質量和結構的提升與優化。
在引進外資進入負增長的同時,中國對外投資增速卻開始大幅增加。“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超過30%。到2012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從海外投資目的地來看,對俄羅斯投資實現高速增長,達117.8%;對美國、日本、東盟、中國香港的投資也均實現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分別為66.4%、47.8%、52%和32.9%。而2013年1—2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33個國家和地區的118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8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47.3%。
事實上,中國還有更高的目標——商務部確定的“十二五”(2011年—2015年)對外投資目標是:到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1500億美元,年均增長17%。
對比2012年以及2013年前兩個月引進外資及對外直接投資的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吸引外資已到達峰值,將要開始走下坡路;但中國的對外投資則剛剛進入迅猛增加的階段,中國正在迅速變成一個重要的對外投資國家。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中國已經由過去的凈流入國家變成了凈流出國家。中國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此消彼漲,反映了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及國內投資機會的減少。而這種此消彼漲的格局,也將對中國未來的利用外資政策和對外投資政策產生不小的影響。
中國大規模的對外投資,勢必對全球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力。但是需要引起思考的是,中國每年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應該換回些什么呢?
應當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明顯惡化。從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2012年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為-574億美元,而在2011年,根據調整后的數據,當年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為-853億美元。如果只是比較2011年與2012年的數據,2012年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確實出現了一定改善。盡管如此,與歷史數據相比,2011年與2012年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明顯惡化:2011年之前,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的最低值為2010年的-381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結構的差異是造成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處于不利局面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結合當前一些事實可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國的對外投資主體多為政府部門,尤以外匯儲備經營為大頭。雖然近年來中國在外儲經營方面多有創新,但因龐大的體量,仍只能以持有美國國債為主,投資收益率低下可想而知。
顯然,中國要想改善海外投資凈收益,就必須推動藏匯于民及對外投資制度方面的改革。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中國確定要在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中實現經濟利益、外交、政治甚至軍事上的多重目標,那么就需要從現在開始做好戰略準備。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商務部:用世貿規則維護企業利益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