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城市群建設提速 廣東打造經濟增長第二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經濟增長的外部競爭壓力加劇,廣東省開始向內尋找新的增長動力。3月20日至24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走訪粵東的汕頭、惠州、汕尾、潮州和揭陽五市。在調研過程中,胡春華指出要加快推進汕…
隨著經濟增長的外部競爭壓力加劇,廣東省開始向內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3月20日至24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走訪粵東的汕頭、惠州、汕尾、潮州和揭陽五市。在調研過程中,胡春華指出要加快推進汕潮揭(汕頭、潮州、揭陽)城市群建設,保持經濟合理較快的增長速度,使之成為粵東經濟的增長極。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珠江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如果粵東地區加快增長,達到占比10%的目標,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有一定緩解。”
廣東省內區域經濟發展極度不協調。以2012年為例,在廣東省的經濟版圖中,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占據全省經濟比重的80%,粵東、粵西和粵北占比只有6%至7%。
廣東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表示,需要在粵東西北地區培育出新的增長極,以應對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與此同時,當下珠三角地區正在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經濟增長速度相應放緩,廣東省也需要有新的增長動力。
2012年,汕頭、揭陽和潮州經濟總量分別為1415億元、1380億元和706億元,在廣東21地市中排名中下位,但三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分別為9.5%、11.3%和10.6%,均超過廣東全省的增速。
根據《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規劃,到2015年,粵東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5980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三產比例達到6:52:42,產業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汕頭、潮州和揭陽所組成的“汕潮揭城市群”如何協同合作成為關鍵。
此次調研中,胡春華也指出,汕潮揭三市必須要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加強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水資源保護利用等領域的協作,在注重錯位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互利共贏。
陳鴻宇指出,汕潮揭同城化的關鍵在于如何破除行政分割造成的壁壘。由于此前行政區劃過為細致,導致整個地區原有的經濟和產業網絡被分割,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無法發揮產業協同發展的作用。
但在陳鴻宇看來,更為現實的操作方案是,借鑒廣東省委設立珠三角一體化辦公室的模式,在廣東省政府的層面上,成立一個專司負責“汕潮揭”一體化的機構,協調汕頭、潮州和揭陽三市在一體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試點密集推進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