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調研地方隱性債務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地方政府償債高峰到來。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24日,新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赴任后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透露,財政部正在部署有關地方債的調研,先以審計署統計的約1…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地方政府償債高峰到來。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24日,新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赴任后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透露,財政部正在部署有關地方債的調研,先以審計署統計的約11萬億元債務為基礎,區分出顯性、隱性、直接以及或有債務并分析風險,分門別類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
“一方面,政府借債需要還錢,另一方面,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政府目前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又實施了比較嚴格的控制。多重矛盾疊加之下,地方政府能否在償債高峰到來時順利如約還本付息,引發擔憂。”一位地方官員向記者表示。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近日警示,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對中國地方政府信用不利,可能促使他們通過特別融資工具擴大借貸規模,從而使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由于城投債所籌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準公共物品,因此發行人盈利能力普遍較差,產生的凈經營性現金流有限,償債資金嚴重依賴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加上大量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城投債后續可能產生的信用違約風險不容小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后常麗曾介紹,目前需要統計核實的政府負債類型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積欠的工程款。
“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和有關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搞‘形象工程’,舉債上項目,積欠了大量施工單位工程款,這些負債也沒有被如實反映在預算會計報表中。”常麗表示。
而類似“鄉鎮的隱性負債,地方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積欠的工程款”等隱性負債或將成為財政部部署的有關地方債調研的重點之一。
據記者了解,2012年底,有縣級政府因無法償還城市公共建設施工單位工程款,通過政府投資融資平臺——城投公司進行房地產(行情專區)開發,把房地產項目抵押給相關工程公司。
此種做法的背后,也有近兩年房地產調控造成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滑的原因。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在參加全國兩會小組討論時還提到,“我們了解到目前還有個別政府新建融資平臺,通過信托向公務員、向職工集資的方式獲得建設資金。這些情況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約束地方政府負債建設的沖動。”
樓繼偉表示,下一步會研究完善制度,會給地方政府開一條正道,堵住那些歪門。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下半年開展區域性碳交易試點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