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兩個1號文助推開放型經濟升級
來源:人民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1日,廣東省東莞市委1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預計將為企業減負5億元。這是繼今年1月市政府1號文減負50條,為企業減負35.5億元后的又一舉措,全年預計為企業…
21日,廣東省東莞市委1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預計將為企業減負5億元。這是繼今年1月市政府1號文“減負50條”,為企業減負35.5億元后的又一舉措,全年預計為企業減負40.5億元,將大大緩解企業因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的成本壓力。東莞新年開局兩個“1號文”成為打出的“組合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和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當天上午,東莞市召開2013年市委1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若干意見》新聞通氣會。人民網記者了解到,市委1號文突出“開放型經濟升級”導向,系統梳理出24條新戰略、新機制、新舉措,形成新一輪發展的“組合拳”。其中包括實施“加工貿易增效計劃”,推動轉型升級的實施主體從單個企業向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轉變;借助莞臺金融合作試點,推動建立莞臺貨幣兌換和清算機制,爭取政策支持在東莞設立兩岸貨幣清算中心等。
據悉,這是東莞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在沿海城市率先提出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參與《意見》起草工作的東莞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鄧濤介紹了文件出臺的背景和《意見》主要內容。鄧濤指出,東莞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去已累積了突出問題: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及國際分工地位較低,貿易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整合資源,區域協調發展不足,營商環境優勢弱化。在當前背景下,又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存量提升的步伐亟待加快,“走出去”步伐滯后,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應對貿易摩擦,維護經濟安全的能力較差,涉外工作統籌、協調力度不足。故此,東莞必須破除傳統發展模式并嚴防其復歸,向開放創新要素、升級動力和發展空間,以開放創新制度紅利、發展活力與合作格局,實現東莞的高水平崛起。
“打造“低成本”+“高增值”的復合優勢,營造最佳營商環境,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是東莞新年開局工作的主基調。”鄧濤介紹說,今年1月,東莞市政府1號文“減負50條”,預計為企業減負35.5億元后,而今天出臺的東莞市委1號文提出:全面實施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預計又將為企業減負5億元。市委1號文主要回應了企業對政府服務的訴求,確保東莞的營商環境做到“政府服務加一”、“綜合成本減一”。
據介紹,“減一”是形成低成本的發展優勢,“加一”是重塑東莞高增值的發展優勢,“減一”、“加一”整合起來,使東莞具備了低成本和高增值的復合優勢,將使東莞在開放型經濟的轉型當中重新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領先的地位。
鄧濤算了一筆賬:預計兩個“1號文”全年為東莞企業減負約40.5億元,為外資企業分擔了因最低工作標準調整增加成本的近七成。從今年5月1日起,東莞最低工資標準將調整至1310元/月。據測算,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今年將給東莞的外資企業增加成本近60億元。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溫家寶: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