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最糟糕時刻已經過去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危機并未結束,但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總裁蘇瑪·沙克拉巴蒂(Sir Suma Chakrabarti)在今年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成立于1991年的…
“危機并未結束,但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總裁蘇瑪·沙克拉巴蒂(Sir Suma Chakrabarti)在今年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成立于1991年的EBRD總部位于英國倫敦,旨在通過投資來幫助中歐、東歐、中亞等國家向以私營部門為主的市場經濟轉型。而這些轉型經濟體都在過去數年的歐債危機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打擊。沙克拉巴蒂表示,危機發生后,EBRD的投資規模和數量都大大增加,2012年投資數量更是高達388個項目,創下了歷史新高。
盡管中國并非EBRD成員,但沙克拉巴蒂告訴本報記者,他希望未來能與更多中國企業接觸,尤其是在中亞和北非地區的合作機會。他認為,盡管很多人對中國感興趣,但其實并不了解中國。未來EBRD將派更多高管來中國拓展合作機會。
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
第一財經日報:你如何理解今年達沃斯論壇主題——“為持久發展注入活力”(Resilient Dynamism)?
沙克拉巴蒂:我認為這主要反映了很多經濟體在過去數年內經歷的艱難困苦,包括我們參與投資建設的東歐國家。我們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現在慢慢有跡象顯示,也許危機已經見底——危機并未結束,但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在國家層面,各國現在需要彈性,因為過去很痛苦,但采取痛苦措施才能幫助這些國家走出困境。在公司層面也是如此,企業不得不重組、重新思考他們的經營方式、改變商業模式,從而應對瞬息萬變的經濟狀況,因此它們也要有彈性。在個人層面,家庭和個人也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還有來參加達沃斯論壇的政府和企業界領袖們也是。因此三個層面的彈性都很重要。
日報:你提到歐元區危機可能已經見底了,最糟糕的時刻真的已經過去了嗎?
沙克拉巴蒂:是的。繼2012年經濟活動急劇下滑后,EBRD的經濟學家現在預計今年新興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速將會溫和加速。我們最近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持續消退,歐元區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正在減小。我們預計整個轉型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速為3.1%,去年這一數據僅為2.6%,2011年時為4.6%。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下調經濟預測值。不過我們認為還是會有一些國家2013年會有困難,例如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但總體而言,我們對很多國家的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因為他們已經付出了努力,采取了艱難的財政緊縮措施。許多國家開始尋求西歐等傳統融資來源以外的國家,例如塞爾維亞就在尋求中國、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國家的投資。比起六個月前,我們變得更加樂觀。六個月前,如果你問我同樣的問題,我可能會比較沮喪,現在心情好多了。
日報:對轉型經濟體而言,最糟糕的情景會是什么?
沙克拉巴蒂:坦白說,最糟糕的情景就是世界經濟復蘇步伐不如預期。我們預計2014年是歐洲經濟真正開始復蘇的時候,2013年將是繼續改革和低速增長的一年,到2014年增長才會重新抬頭。當然,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這樣的金磚國家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最糟糕的就是,如果美國的財政懸崖阻礙美國經濟增長,或者中國經濟大幅放緩,這樣的話對每一個人都有影響。但我不認為這一情景會發生。
增加公私合作和中小企業項目
日報:從危機中的經濟表現來看,EBRD投資的所有國家近幾年來是否出現日益分化的趨勢?
沙克拉巴蒂:的確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趨勢。如果你看一下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他們就在危機中表現很好,成功地抵御了危機。東南歐國家就在歐元區危機中深受重創,而且面臨真正的增長問題。我認為許多這樣的國家的一個問題是他們的經濟規模太小,以至于無法依賴內需增長。而波蘭則有著足夠大的經濟規模,俄羅斯當然亦是如此,因此很多東歐國家都有著中等的增速。不過,即便是波蘭也需要歐元區才能維持良好增長,因為德國是波蘭經濟的主要市場。這些國家必須努力吸引來自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包括中國、西歐和美國投資者,這也是為何他們必須改革政策。
日報:這些表現最好的國家主要有哪些特點?
沙克拉巴蒂:首先,更早開始財政整頓;其次,經濟模式更傾向于推動私營部門發展;第三,經濟規模。例如,波羅的海國家的規模雖然小,但他們很早就開始采取財政整頓措施。波蘭不僅經濟規模大,而且私營部門發展良好。從投資者的反饋來看,相對其他一些國家,波蘭還擁有更高效和有效的司法體系和稅收管理。所有這些都會讓投資者認為一個國家更有吸引力。
日報:整個歐元區普遍都采取了廣泛的財政緊縮政策。對于轉型經濟體來說,你們是建議采取類似緊縮措施,還是可以有更加寬松的政策?
沙克拉巴蒂:鑒于財政預算赤字的規模,這些國家毫無選擇,不得不削減財政赤字,整頓財政狀況。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才能吸引投資來幫助經濟增長,因為如果只有財政緊縮是不會帶來增長的。他們的財政空間已經所剩無幾,但公共部門投資又非常重要。所以EBRD,還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正在進入公共投資領域。這些國家才是資金和流動性的來源。同時,歐洲銀行業的資金狀況如今也寬裕多了。三年前的問題是他們沒有流動性,如今他們流動性充裕。問題是找到需求,所以我們應該明智地選擇應該投資哪些行業領域。我們在東歐國家強烈建議,應該集中關注基礎建設,增加公私合作(PPP)類型的項目,增加區域合作,尤其是對那些規模較小的國家。我們還建議,要關注那些中小企業,因為它們恰恰是融資最困難的企業。
延伸閱讀
- 上一篇:G20何以對日元網開一面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