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4祭出中國貨幣政策如何突圍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為刺激經濟及提振就業,美聯儲在連續推出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后,這次又祭出了第四輪量化寬松政策(QE4),再度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決定每月新增45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代替到期的OT(扭轉操作),并延續QE3時的每月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購買計劃。至此,美聯儲每月資產購買額度增至850億美元。
縱觀歷次量化寬松政策推出后的情形,中國可能再次面臨熱錢流入的壓力,有業內預計中國仍將以審慎的貨幣政策應對其影響。
熱錢流入壓力上升
從之前美國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的經驗來看,每次美國加速印鈔都會有一些熱錢撲向中國。
盡管對于具體規模尚難準確計算,但當前美國利率維持在0~0.25%,如果加上通貨膨脹率基本處于負利率,而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由此可見,中美利差確實存在。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微博)指出,量化寬松負面作用主要是加大了目前國際市場上的流動性,而這些流動性給中國等一些國家帶來“熱錢”流入的壓力,有加大通貨膨脹的風險,特別是加大資產市場價格上漲的風險。
“另一方面美元和全球的大宗商品掛鉤,美聯儲不斷印鈔,會導致美元和石油價格上漲,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原材料,這就造成一種輸入型的通貨膨脹,肯定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的影響。”他說。
然而,據觀察這兩年美國推出量化寬松的經驗來看,主要經濟大國實施貨幣寬松政策之后,并沒有發生惡性的通貨膨脹。
“這樣的話,QE4對中國的沖擊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梅新育說。
與此前制造寬松手法不同的是,此次美聯儲還設置了“6.5/2.5”的門檻,即只要失業率高于6.5%,通脹率在2.5%以下,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就不會改變。
由此形成了對于以往多次延長超低利率政策的持續期限形成了巨大反差,對國內貨幣政策來講,這或許是一個控制通脹的利好。
貨幣政策陷入兩難?
早在幾個月前,市場已經對本輪量化寬松進行了充分預期。因此,業內普遍認為,短期內QE4對市場影響并不會很大,但長遠來看,中國央行政策走向再次面臨兩難選擇。
第一創業證券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短期內全球資金流動會加劇。美國的QE4將會在全球范圍內起到示范作用,其他國家將會跟隨美聯儲的步伐采取更進一步的寬松政策。
“在美國多印鈔票、世界多印鈔票的時候,中國不印就眼看著吃虧,但是你要印就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中國非常難辦。”梅新育指出。
此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熱錢流入太多的話,央行肯定要平衡外匯占款帶來的貨幣發行,而減少正常的貨幣發行,從而避免流動性過剩。或者是像央行去年采取的措施一樣,連續買入美元,從而達到一種平衡。”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說。
考慮到11月CPI再次回升至2%所形成的通脹反彈隱憂,貨幣政策制定者面臨既要穩增長,又要防止價格大幅反彈的局面。因此,左小蕾認為,明年貨幣政策應該還會維持一個審慎的基調,在資金方面以維穩為主。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鐵道部12月基建投資將達千億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