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出口增速降至2.9% 明年外貿仍需過冬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大幅反彈后,11月中國出口增速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再次降至個位數。這樣的表現幾乎回到了市場最為擔心硬著陸的8月份,也讓大家原本期待的外貿年末沖刺高峰完全落空。海關總署…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大幅反彈后,11月中國出口增速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再次降至個位數。這樣的表現幾乎回到了市場最為擔心硬著陸的8月份,也讓大家原本期待的外貿年末沖刺高峰完全落空。
海關總署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9%,低于上月的11.6%和市場預期的9.0%,進口則同比零增長,低于上月的2.4%。進出口相抵,中國在11月的貿易順差為196億美元,大幅低于上月的320億美元。
此前一天公布的11月實體經濟數據仍然表現得較為強勁,市場也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的整體平穩回升態勢將延續至明年。
但外貿數據表明,這條復蘇之路并不平坦。事實上,僅僅從外需角度而言,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明年的狀況并不會比今年更好。
重點出口市場持續低迷
從出口目的地來分析,美歐經濟的持續低迷,導致了中國出口數據的不振。
國別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出現了少有的負數,同比負增長2.6%,大大低于上月的11.0%,對歐盟的出口則進一步下滑至-18.0%,并低于上月的-8.1%。根據進口量統計,中國11月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同比增長3.0%和2.5%,增速低于上月的13.8%和13.0%,而大豆進口則下降了27.0%,顯著低于上月的5.8%。
IHS高級經濟學家任先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1月出口增速下降并不值得驚訝,因為過去兩個月出口的好轉主要緣于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增加,但是中國對歐美出口的持續低迷則并沒有得到改善。
“如果這兩個核心市場復蘇不能見到起色,中國出口反彈的可持續性還是有問題的。”她說,“事實上,極端差的出口或許顯示中國經濟復蘇的脆弱性,早先公布的PMI也有體現,比如鋼鐵分項11月已經從擴張轉為收縮區間,新增訂單指數也有大的回落。另外一個經濟回落的信號是,購入價格指數也大幅下跌了4點。”
明年外貿增速目標或仍為10%
雖然大家普遍預期明年新一屆政府將會推出有力的提振經濟政策,但從依然存在極大變數的歐美經濟復蘇情況來看,出口仍不容樂觀。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對記者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隨著中國財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上馬,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將在來年存在著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對出口的表現則難以冀望太高,這主要是因為盡管全球經濟可能在2013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中國出口競爭力的下滑以及較高的基數,將阻礙中國出口重新回到兩位數的增長區間。
事實上,從記者采訪的企業來看,相當一批外貿企業對于明年的狀況并不樂觀,早已做好了過冬的準備。甚至有企業認為,這場危機要到2014年才能見底。
不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依然樂觀。他在2012年APEC中小企業峰會間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明年的外貿目標不會調整,還會維持10%的增長目標。
他解釋說,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今年中國出臺了一系列促外貿的鼓勵政策,這些政策到明年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目前中國企業對新興市場開拓有了很大的進展,市場多元化取得了成功,比如我國對非洲、東盟、金磚國家的出口發展趨勢良好。雖然新興市場并不能完全彌補對美國和歐盟出口的下滑,但是能一定程度上帶動出口有所增加。
劉利剛建議說,中國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加上“入世”效應的逐步遞減,都表明外貿將難以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這也要求中國對現行貿易政策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在鼓勵進口的同時可能需要付出出口下滑的代價。此外,中國也需要推進全方位的結構性改革以獲得“改革紅利”。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前景不樂觀 穩出口政策待加碼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