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試水 “垃圾費按袋計量收費”模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嘗試出臺對垃圾不分類實行罰款措施飽受爭議之后,7月10日,廣州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部署大會,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其中,包括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垃圾專袋收集等多項模式相繼落地,新的試…
在嘗試出臺對垃圾不分類實行罰款措施飽受爭議之后,7月10日,廣州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部署大會,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其中,包括“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垃圾專袋收集”等多項模式相繼“落地”,新的試點小區也陸續面世。
按照廣州市城管委相關官員的介紹,廣州此次垃圾分類新政借鑒的乃是臺北的經驗,其主要精髓就是采用“垃圾費隨袋征收”這一經濟杠桿,居民家庭排放的垃圾越多,付費就越多,反之,付費就少。
“借鑒臺北經驗,引入經濟杠桿來控制和減少垃圾總量,對于應對垃圾圍城困局,是值得肯定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所高級經濟師葉嘉國向本報指出,作為垃圾處理政策的設計者,政府還需要積極引入市場的力量,通過借助市場的配置手段,來實現對垃圾分類政策的推動。只有居民樂意進行垃圾分類,市場介入時有利可圖,同時政府又能夠確保分類過程的規范和可持續,才可能真正解開垃圾圍城的困局。
而據記者了解,廣州市目前試行的垃圾費按袋計量收費將為下一步的垃圾計量收費管理摸索經驗。
試點成功考慮取消15元環衛費
在臺北,投放分類后的廚余垃圾是免費的,其他垃圾必須裝在有專利防偽的垃圾袋里才能丟棄,不同型號的垃圾袋價錢不一。市民買垃圾袋的錢代替了交垃圾處理費。因此,越少垃圾的市民交的垃圾費越少。任何偽造垃圾袋、不使用專用垃圾袋的人都會受到高額罰款。
7月8日,廣州垃圾分類“按袋收費”試點在越秀區萬科金色家園啟動。7月10日,廣州將公布幾個封閉式試點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垃圾費按袋計量收費”模式。
據廣州市城管委總工程師鮑倫軍介紹,在新模式下,試點小區的居民每天獲得政府免費派發的2個專用垃圾袋(1個裝廚余垃圾,1個裝其他垃圾。垃圾袋有防偽標志,每個約0.5元),垃圾袋的容量在10升至14升之間,用不同顏色區分。廚余垃圾袋是完全生物降解袋,可直接用于堆肥。居民扔垃圾只能用這兩種專用垃圾袋。如果垃圾較多、免費派發的垃圾袋不夠用,市民須自己掏錢另行購買專用垃圾袋,單價約為1元。
鮑倫軍表示,“這是由于垃圾袋價格中包含了垃圾運輸、處理等費用。臺北的標準是14升垃圾袋收費相當于1元人民幣,廣州的起步價也將和這個接近。”
“試點小區一般選擇有良好視頻監控的。3個月后,當地環衛所根據居民家所剩下的垃圾袋收取下一季度的垃圾費,假設居民只用了47個垃圾袋,下季度的垃圾費就不用交足45元,只要交一半就可以,等于變相獎勵垃圾減量了的居民。”廣州市城管委垃圾分類處處長余尚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此一來,在少扔垃圾少給垃圾費的刺激下,居民就有動力進行垃圾分類減量。
但該項政策甫一曝光,立馬引發熱議。從垃圾袋收費政策是否合法到如何保障專用垃圾袋不至于沾染腐敗,從如何防止亂丟、偷丟垃圾到實施實名制以后,政府是否能夠有效保護居民隱私,均成議論焦點。
“每個編號惟一對應哪戶家庭由環衛站掌握,此舉能變相實名監督哪戶家庭沒有做好垃圾分類。”余尚風表示,垃圾袋編號綁定家庭編號,方便回查哪家垃圾混裝,方便上門宣導,袋子上不會標明居民名字、地址等,避免個人隱私泄露。
目前,廣州常住居民每月每戶需交納衛生清潔費10元、垃圾處理費5元,合計15元。
據記者了解,試點期間,試點區域的居民繳費方式不變,獎勵返還部分由財政補貼,初步方案為月配額垃圾袋用剩每個獎勵0.5元,由政府補貼給物業,物業再決定返還形式。試點如果在廣州全市推廣的話,考慮取消15元環衛費。
對于可能出現有市民為省錢,偷偷隨地亂扔垃圾,如何處罰?對此,鮑倫軍說,如果居民不使用專用袋子裝,分類投放專管員或者環衛工人則可以不收其垃圾;如果屢教不改的,就要依法給予相應的處罰。
未來將推廣“垃圾不落地”模式
“出臺垃圾按袋計量收費的辦法,是目前廣州正在面臨的垃圾圍城嚴峻形勢之下的倒逼之舉。10年前廣州就已開始探索垃圾分類,但一直沒有建立一套能讓垃圾分類和垃圾生產者利益直接相關的制度設計,所以垃圾分類長期停留在一紙空文上。希望通過實行‘垃圾實名制’以及‘計量收費’制度能夠實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排放。”葉嘉國向本報表示,目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都是在使用這種方式減少垃圾的排放量,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成熟的垃圾處理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另外,據本報了解,廣州還將試點實施垃圾定點收運,居民只能在固定地點投放。街頭垃圾集中堆放點將設監控系統,對亂扔垃圾的行為實現實時監管。未來廣州還將在全市推廣“垃圾不落地”模式。
據了解,在此模式下,廣州的街道內將不擺設公共垃圾桶,而是在每天早上7點到8點,晚上7點到8點兩個時段里,環衛工沿著街道收集垃圾,居民只可以在這兩個時段把垃圾帶到樓下,由環衛工親自來接收。由于環衛工的監督,可起到有效監督作用。此外,居民生活垃圾嚴禁扔到公共廢物箱。若錯過了晚上的投放時間,次日早上還有機會再投。若再錯過,可以前往社區居民廣場的垃圾收集點投放。
“現在垃圾的產生量激增,垃圾末端設施建設規劃滯后,造成了垃圾圍城危機。”近日,廣州城管委主任李廷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原規劃,廣州每天產生的1.8萬噸垃圾,除了回收,進入末端處理的垃圾為1.4萬噸,到今年6月30日,老6區每天近7000噸的垃圾將無處放。原有規劃中新建的興豐填埋場六區能填埋720萬立方米的垃圾,也僅僅能緩解2年3個月。
“廣州市把破解垃圾圍城作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調研課題的第一課題,還將專門形成一份文件。”李廷貴介紹未來廣州垃圾分類的技術路線說,“第一,干濕分開,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第二,按袋計量;第三,專袋投放;第四,垃圾不落地,按時段、路段實行;第五,廚余垃圾統收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