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經濟穩中有升:北京主打服務業天津狠抓大項目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地方經濟遭遇寒風,但像北京這樣以第三產業為主要增長點的地區來說,經濟增長的格局和動力已在積極轉換。北京:服務業成穩定器與其他城市一樣,經濟的寒風…
在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地方經濟遭遇寒風,但像北京這樣以第三產業為主要增長點的地區來說,經濟增長的格局和動力已在積極轉換。
北京:服務業成穩定器
與其他城市一樣,經濟的寒風也吹入了夏日的北京。
1~5月,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2%,僅為全國平均增速10.7%的約一半。
前5個月,北京市有1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個行業同比下降。其中,在北京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汽車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9.1%;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9.3%。
與此同時,與工業相關的投資也出現了大幅下滑。1~5月,北京市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45.6億元,同比增長10.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10.8億元,下降20%。
在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前5個月,北京房地產開發投資940.9億元,增長2.8%,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于房地產投資下滑和行業增加值放緩等原因,1~5月,北京市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5.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3.8%。
但面臨經濟下行風險,北京的結構性優勢不是其他地區所能比擬的。按照201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結構,北京第二產業比重只有23%左右,而第三產業高達76%。
北京的第三產業中,又以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其增加值比重約占北京地區工業生產總值的48.7%左右。今年一季度,除了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3.7%,北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長14.4%,金融業增長11.7%,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7.3%和7.2%,批發與零售業增長6.2%。服務業成為了北京經濟的“穩定器”。
一家地處北京中關村的IT硬件企業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沒有感受到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企業今年訂單仍保持了平穩增長。
天津:工業增速遠高于全國
5月,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6.8%,幾乎是全國增速8.7%的兩倍。
在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速“雙趨緩”的背景下,天津經濟增長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零售額、財政收入、GDP等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以大項目帶動是天津增長的特點。一季度,天津市上馬的新項目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經歷了過去幾年重大投資項目的集中建設階段,今年天津大型竣工項目大幅增加。按照年初計劃,天津市全年新增投資3500億元,年內竣工300項以上。
在投資方面,按照可查數據,今年1~4月,天津市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累計為2138.79億元,同比增長24.8%,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承接后續投資,天津市日前又推出項目406個,總規模5845億元,融資需求額2837億元,包括富士康廠房、福田雷沃重型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濱海機場二期擴建工程、英利光伏電池等重大項目。
在投資的帶動下,一家主營天津市政項目建筑材料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無論是鋼材還是水泥,目前公司業務量都處于飽和狀態。
除了大型項目,天津今年用政府“輸血”的方式,著力打造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日前天津專門出臺《關于促進當前經濟發展的25條措施》,共安排政策性資金1.3億元,用于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小城鎮、循環經濟和服務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