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調整深度解讀:利率,也是一種價格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浮動存貸款利率空間加大,也就意味著給予了各家銀行更大的自主利率定價權,各家銀行之間整齊劃一的存貸款利率,或將由此成為歷史——各家商業銀行在市場中的位置不同,經營管理能力不同,…
浮動存貸款利率空間加大,也就意味著給予了各家銀行更大的自主利率定價權,各家銀行之間整齊劃一的存貸款利率,或將由此成為歷史——各家商業銀行在市場中的位置不同,經營管理能力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市場價格策略。
利率是什么?可以說,利率本來就是錢的價格:如果把錢當作一種商品,存款利率就是銀行的收購價格,而貸款利率則是銀行的銷售價格,銀行賺的,就是兩者之間的價差。這和其他行業沒有什么不同。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銀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推進,市場競爭主體——商業銀行越來越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的不斷加入,打破了中國銀行業市場工、農、中、建、交幾家國有大行獨占有天下的局面。市場主體的增加,競爭的加劇,不可避免要對市場競爭最主要的因素——價格差異提出要求。
如果管制利率,各家商業銀行實行統一的存貸款價格,必然會對市場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看一看近幾年來發生的事情,就明白其中原委了。
第一個現象,在市場貸款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市場形成全行業壟斷態勢,過大的息差,使商業銀行獲得了過高的利潤。2011年底,銀行高利潤終于成為大眾的焦點話題。甚至有人指稱:“銀行的資本利潤率已經不僅大幅高過工業,而且高于石油和煙草。”一家大型銀行的負責人則含蓄地表示,銀行利潤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據統計,2011年,存貸款息差過高對銀行高利潤的貢獻率超過80%。這一年,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一年期到三年期的貸款利率卻高達6.65%,這樣銀行不出門就有3%的利息差可收。中國銀監會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商業銀行凈利潤為10412億元,相比2010年7637億元凈利潤,增長率達36.34%,商業銀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億元。這一利潤增速,遠高于去年前11個月24.4%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也高于去年24.8%的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
第二個現象,最近三年,利率雙軌的情況越加突出。一面,央行規定著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貸款利率的下限;另一面,一個執行著“另類”利率的影子銀行卻在不斷擴大規模,這中間包括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民間借貸;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代表的,依照《公司法》設立機構,不吸收公眾存款,以資金融通或專事放貸為業的非存款類放貸機構,典當行、融資性擔保公司也在其中,社會上稱之“影子銀行”。兩種價格的沖突,在股市低迷、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愈演愈烈,忍受著負利率之痛的居民儲蓄正在發生轉向,民間高利貸市場迅速成為資金涌入、獲取高額利潤的新渠道。根據2011年7月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發布《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市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民間借貸利率也處于階段性高位,年綜合利率水平為24.4%,大約89%的家庭個人和59%的企業都參與了民間借貸。
銀行業過高的利潤和瘋狂的民間借貸,倒逼著中國金融業改革,從去年開始,特別是今年的兩會上,代表、政協委員極力呼吁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認為,在商業銀行盈利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應該盡早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