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錢生錢才是正事兒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公眾對于保命錢入市不放心,表面上看集中在未來收益上,但歸根到底還是公眾對于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虛的關注。空賬和保值的雙重壓力,養老金未來如何管理,更需制度安排。 近日,有消息稱,…
近日,有消息稱,多家專業投資機構表示,廣東省委托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千億元養老金開始撥付資金進入新設立的投資組合,準備隨時啟動投資。
此前,養老金入市曾引發過全國性討論。一些學者以股市不夠成熟等風險言論極力反對入市,與此同時,不少普通民眾也表示反對,擔心養老金入市后萬一虧損動了自己的養命錢。
對于養老金入市的質疑歸根到底意在質疑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安全問題。養老金入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何實現保值增值才是當下養老金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一方面是各地養老金資金規模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養老金賬戶長期處于空賬運轉,養老金賬戶缺口巨大。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還多以存銀行為主,購買國債的比例非常小,收益率十幾年來不到2%,而CPI的漲幅卻高于此項數字,這意味著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長期處于暗虧狀態,養老金貶值帶來的福利損失或已成事實。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龍表示,現在世界各國都面臨養老金缺口的巨大挑戰,如果將所有養老金都放在看似安全的低收益投資領域,這意味著將來需要通過降低福利、增加稅收、拆東補西等方法來填補,實際上并不安全。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統計顯示,社保基金理事會于2003年6月開始投資股票,歷年股票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平均為19.22%,累計獲得投資收益1326億元,占全部投資收益的46%。
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是國際通行做法,入市不能簡單地做投入股市的理解。養老金規模大,投資周期長,傾向于價值投資,而且養老金入市對資本市場有穩定作用。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表示,在通脹的經濟環境下,養老金應適當地做一些投資可以實現保值增值。養老金投資渠道的多元化,也是對經濟發展成果的一種分配方式。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問題關系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公眾對于這1.92萬億元“保命錢”的入市不放心。表面上看來,似乎集中在投資和入市后的收益,歸根到底,更在于公眾對于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虛”的關注。空賬和保值的雙重壓力,規模龐大的養老金未來如何管理,更需制度安排。
拿經濟發達的廣東省來說,社保基金收入總額和結余均位居全國首位。單是2010年,廣東全省的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就達1539.15億元。除了養老金等社保繳納范圍的擴大,在廣東省內工業發達的地區,農民工的流動無法帶走留在省內統籌的基金,也是值得考慮的關鍵要素。不斷擴大的社保基金在填補了當期的統籌基金支付缺口后,創造了盈余,但也同樣帶來了保值的壓力。
從相關報告顯示的數據可知,2010年廣東社保基金資產,由于投資政策的限制,高達91.25%被限定為銀行定期存款,僅有不到2%為債券投資,基金收益率僅有3.5%。而相比之下,同期廣東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5.0%。社保基金收益率低于通脹率運行一年,導致了貶值。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也坦言,盡管2012年全國養老金賬戶的結余近2萬億元,若非去年超過1800億元的財政補助,國內13個省均存在缺口。而這缺口的根源,正是由于多年來養老金的積累不足,造成支付現在領取養老金待遇的社會統籌資金,遠不及養老所需,只能擠占個人賬戶資金,導致空賬。
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計算,由于目前個人賬戶中“坐實”的賬戶記賬額僅為2000億元,照此計算,全國養老金的“空賬”缺口相當于1.7萬億元。而由于養老金至今未實現全國統籌,在統籌層次低下的省區,養老金缺口尤甚。
全國范圍內,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4省份的基本養老保險累計近6000億元,約占全國累計結余的40%,而其余多數省區的養老金累計結余尚不及廣東省的一半。
這種壓力,還可能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而加劇。根據2011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增速,已高于同期基金總收入近2%。
但是在目前的社保基金統籌體制下,沿海發達地區的養老金結余無法轉移到存在養老金支付“缺口”的這些省份。盡管近年來,提高統籌一直被視為緩解地區之間養老金支付壓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事實上很多統籌基金還僅僅在市縣一級運營,管理水平十分低下。
從國家管理的層面來看,為了對付各地養老金的“缺口”,同時也防止地方挪用中央補助,全國社保基金會自2006年12月起,受托管理中央財政補助九個試點省市坐實個人賬戶的543.62億元資金。在五年來的試驗中,全國社保基金會實現了年均10.27%的收益率,不僅超過承諾的3.5%的收益率,也超過同期通貨膨脹率近8%。
然而,無論如何設計,養老金投資的關鍵問題,都是要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簡單地說就是想辦法“用錢生錢”。
據楊燕綏計算,如果這一次廣東省的千億元養老金,能夠整體實現社保基金近年來10.27%的收益率,那么這部分資金的年收益將從過去的35億元增加到102.7億元,幾乎翻番。
但是,養老金投資模式的形成可能需要一個長達20年的財務緩沖期。能否將退休金計入國民基礎養老金,并完善公共部門的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以此帶動養老金制度建設和養老金市場的發展,也許是今后一段時間需要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