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需盡早制訂“財政統一”路線圖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歐盟委員會6日公布《銀行業改革議案》,擬要求歐洲銀行出資設立清算基金在危機時自救,并賦予金融監管機構更大的權力,讓銀行股東或債權人承擔救助成本、解散問題銀行管理層以及拆解或出售問…
歐盟委員會6日公布《銀行業改革議案》,擬要求歐洲銀行出資設立“清算基金”在危機時“自救”,并賦予金融監管機構更大的權力,讓銀行股東或債權人承擔救助成本、解散問題銀行管理層以及拆解或出售問題銀行。歐盟委員會同日還發布《銀行業復蘇和破產報告》,闡述了建立歐元區銀行業聯盟、集中金融監管權的初步方案。與此同時,歐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將刺激經濟的重任推給了歐元區成員國政府。
當前,歐元區正在“財政紀律”與“刺激增長”的膠著中摸索前進,各方若能盡早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金融監管的統一,將是緩解歐債危機的一味良藥。
目前歐元區面臨的嚴酷現實是,希臘、西班牙等疲弱經濟體銀行業信貸持續崩潰,引起市場極度擔憂。本月中旬可能產生的希臘新一屆政府,未必能對歐盟、歐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緊縮要求做出讓步;倘若希臘出現債務違約或選擇退出歐元區,恐將引燃歐元區解體的導火索,勢必將歐洲經濟拖向泥潭,甚至無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此次歐債危機為何沒能像四年前的金融危機那樣得到及時緩解?關鍵在于歐洲主要經濟體沒有協調應對危機的積極意愿,就連歐盟各成員國決策者都不能齊心協力統一步伐,各自主張維護本國利益,結構性改革步履維艱,援助措施難以推進,私人投資者更是選擇遠離歐元資產,導致高負債國財政壓力無從釋放,銀行業面臨艱難的融資環境,經濟增速日益萎縮。
解決歐債危機是一個多元博弈的過程。歐元區核心國與邊緣國家之間、歐央行與歐元區各成員國政府之間、高負債國與國際援助組織之間,彼此圍繞是否應挽救歐元這個單一幣制展開較量,若最終選擇繼續維持歐元區貨幣一體化進程,勢必需要某一方或多方選擇讓步;否則,歐元區解體將在所難免。
然而當前歐盟各方普遍采取“踢皮球”的政策。歐央行強調,對銀行實施重組、刺激經濟是成員國政府的職責;而各國政府因缺少足夠資金,盡量避免進一步將納稅人的資金注入瀕臨破產的銀行。如此一來,將迫使各國向歐洲穩定機制(ESM)借款,但在這場危機中創建的、旨在幫助受困國家的ESM規模委實過小,僅為歐元區GDP的5%,實在是杯水車薪。
其實,對于目前的歐債危機,解決方案只能是建立統一的歐元區財政聯盟,在此基礎上發行具有連帶責任的歐元區統一債券,同時建立統一的歐元區銀行業聯盟,把成員國讓渡的部分監管權力統一提升到歐盟層面,建立共同的銀行破產程序、監管機構和共同的銀行破產基金,高負債國金融體系才不至于崩盤。實際上,“擁有一個共同的貨幣,卻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及政治文化”的歐元區現狀已注定無法長久維系。
但實現歐元區財政聯盟和銀行業聯盟充滿了政治磕絆,不僅要打破銀行和主權國家之間原有的內在聯系,還需對成員國現有的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體系、及稅收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承認:“這些舉措不僅實施起來需要時間,而且還需修改歐盟和成員國法律。”但無論如何,解決財政主權、金融監管權與貨幣主權分離的矛盾,是歐元區繞不過去的檻,也是歐元區實現絕處逢生的希望所在。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元區銀行業危如累卵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