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微調”摸著石頭過河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指數表現陰晴不定,地產股卻暗自陽光燦爛起來。數只地產股的股價創幾年新高,其背后包含的是對地產調控政策已度過最嚴厲階段及地產股業績風險已得到釋放的一致預期。需要指出的是,就在近…
5月指數表現陰晴不定,地產股卻暗自“陽光燦爛”起來。數只地產股的股價創幾年新高,其背后包含的是對地產調控政策已度過最嚴厲階段及地產股業績風險已得到釋放的一致預期。需要指出的是,就在近幾天出現地產微調傳聞之前,市場并未對地產調控放松抱任何希望。那么,如果地產調控真的打開一扇門,對經濟將意味著什么?對市場及地產股又將意味著何種景象?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先要弄清的就是當前經濟及政策所處的位置。在此前中央政府多次表態地產調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多數市場人士并未對地產調控放松抱有積極預期。畢竟,2008年超大規模的4萬億刺激政策及貨幣超發的后遺癥依然沒有解除,房地產領域的泡沫依然巨大;而且,近兩年房價都未出現實質性的下降。如果現階段調控真的要放松,那么房價毫無疑問會迎來報復性的反彈,之前的嚴厲調控恐怕也會功虧一簣。
問題的癥結就在這,既然大家都知道放松會帶來調控的失敗,那么為何市場在此時出現微調的傳聞呢?這不得不令我們聯想起,在4月宏觀經濟數據揭示出經濟可能出現顯著下跌風險之后,管理層在財政及貨幣政策方面的微調開始緊鑼密鼓地加快推出。財政政策方面,無論是加大基建投資、啟動一批具有全局性重大項目投資的表態,還是近日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的新興產業等各類規劃及補貼政策,都表明中央穩增長的意圖。貨幣政策方面,雖然央行已三度降準,但更具實質意義的降息還未落地,這也成為市場空方堅信弱政策很難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的有力證據。如此一來,市場無法準確揣度管理層的真實意圖,有人說4月宏觀經濟數據已經觸發了管理層對經濟增長的容忍底線,但為何央行仍對降息慎之又慎?這其實也成為多空雙方的爭論焦點。
需要明確的是,重啟“強心劑”的刺激方式,從而令經濟迅速見底并獲得回升的動力,與提高容忍底線,并采取走一步看一步進行預調微調的中醫式補救方式,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前者的效應立竿見影,但如同4萬億一樣,會留下更多的后遺癥,并給經濟中期轉型設置更大的障礙。目前,雖然有傳言地產政策微調,但都只是針對首套房的剛性需求層面,并未挑戰限購令等政策紅線,我們更愿意理解為這是地方政府在現有的財政壓力下的一種試探性舉動,如果中央并未表態反對,則這些保剛需的舉措便有可能被其他地方政府效仿。屆時經濟短周期將迅速獲得向上的回升動能,市場毫無疑問會產生一輪波瀾壯闊的中級反彈行情。而如果此類微調舉措迅速被中央叫停,則市場對地產微調的預期將即刻落空,此前弱政策難以對沖經濟快速下行的邏輯將再度占據主導地位,如此不排除市場會出現補跌風險。
“溫補”式的救助,可能會令短期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但中期反而有利于經濟成功轉型,并且在經濟自行見底之后,市場還有可能出現趨勢性的牛市機會。但在這之前,轉型過程中的陣痛則難以避免。
應該說,目前無論是財政貨幣政策方面的松動還是對房地產政策的微調,都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意味。究竟地產微調會否真正成行,還要取決于管理層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以及轉型過程中對“陣痛”的承受力。在這些信號還未得到證實之前,投資者還需要密切觀察耐心等待,操作上不宜過分激進。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購買綠色住宅可獲房貸利率優惠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