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性消費或成經濟轉型驅動力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粗放型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的背景下,消費或將被委以重任。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昨日表示,消費增長在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消費增長中…
在粗放型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的背景下,消費或將被委以重任。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昨日表示,消費增長在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消費增長中,服務性消費的比重在逐步增加。
潘建成是在“尼爾森中國消費者360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根據尼爾森當天發布的報告顯示,擁有6.5億消費者、市場容量高達5000億美元的中國農村,正在孕育一個快速發展的消費品市場,中國農村消費者信心已經連續4個季度保持增長。
潘建成也看好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他說,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慢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也慢于GDP增速,但是去年,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快,農村居民的支出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潘建成表示,當前在我國消費增長中,服務性消費的比重在加大,尤其是休閑運動、探險旅游,教育培訓、文化消費等服務性消費領域。
對于當前GDP增速回落,潘建成認為,我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1%,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但增速依然處于正常區間,經濟并沒有進入偏冷狀態,預警系統并沒有發出警告。
“當前經濟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如果剔除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速度就沒有那么明顯,今年以來的投資增長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的回落。”潘建成說,同時,隨著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環比止跌回穩,也預示著我國需求下滑態勢得到初步遏制。
在投資驅動不被看好的背景下,經濟發展之路該如何走?潘建成認為,未來投資的主要動力在于保障房建設、民生工程,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這代表著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方向,也是一種健康的增長方式。
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以來,國家推出了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預計今后鼓勵消費增長的政策將得以延續,經濟增長方式將實現重大轉變,這為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張創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