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形勢促"中國制造"重新面對增長難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15日開幕的第111屆廣交會上,中國數以萬計的外貿企業發現自己需要重新面對一個本已陌生的基礎考題: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尋求增長。 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顯示,廣州的四月天氣溫和濕潤,…
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顯示,廣州的四月天氣溫和濕潤,但廠商們依然能感受到國際市場上傳來的濃濃寒意。面對外銷市場的不振,“中國制造”還能吸引多少訂單,已成為人們最為焦慮的問題。
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本屆廣交會創紀錄地向境外111萬采購商發出與會邀請。市場人士認為,在一季度中國外貿增速放緩的數據刺激下,這一“穩增長”的平臺被官方和企業人士寄予厚望。
出席大會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說,本屆交易會的主題就是“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要為“完成今年外貿10%的預期增長目標服務”。
很多年以來,中國外貿似乎已經徹底告別了“增長難題”。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外貿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年均增速,即使金融危機導致2009年中國外貿遭遇14%的下降,也未能徹底改變這一局面。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中國外貿產業先后實現了22.5%和34.7%的增長紀錄。
但今年的形勢格外令人憂慮。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8593.7億美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7.3%。這個數據被一些人視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增長紀錄”,其中廣東、江蘇、浙江等外貿大省的增速僅在3%-5%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此前制定的全年外貿增幅為10%。經濟學者普遍認為,受制于國內成本變遷等影響,中國外貿進入年增速10%至15%的“穩增長”時期已成定局。目前的情況顯示,即使要保證今年實現這一增幅,也是中國政府部門和廣大外貿企業必須面對的艱巨考驗。
“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穩定我們的市場份額。”寧波新惠康電器有限公司的陸文彬一邊接受采訪,一邊應對著采購商的詢問。這位有著10年參展經歷的家電貿易商認為,全球市場復蘇等復雜因素綜合影響下,中國企業必須“撿回當年闖蕩國際市場的本事,重新開始‘保市場’。”
在本屆交易會上,中國進出口企業普遍認為,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國際市場復蘇緩慢、企業綜合成本持續攀升、貿易摩擦加劇等是造成外貿形勢嚴峻的多重原因。
盡管如此,仍有人認為,中國外貿仍然有望在全年實現10%左右的增長。中國外貿產業的巨大潛力是市場信心的重要來源之一。
以中國最重要的出口省份廣東為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以來,雖然遭遇了外貿增幅放緩甚至個別月份出現下滑,但廣東的對外貿易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廣東省外經貿廳原廳長梁耀文說:“因此,當前的‘穩增長’戰役并非剛剛開始,也遠沒有結束。”
不少中國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相對冷門的市場,并且通過直接與市場對接的方式,以求更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和消費者習慣。
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經理黃佳才說,該企業除了像其他企業一樣關注“金磚國家”和東南亞市場外,還轉向了突尼斯、利比亞、智利等“冷門市場”。如今,這家企業對歐洲與中東、東南亞市場出口額度已基本持平,“新開拓的新興市場讓我們有了更大回旋空間”。
還有企業致力于通過技術手段來贏得消費者和市場。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負責中美洲市場的張靖說,企業已完成一款被稱為“云空調”的智能空調的研發,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在回家之前通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遠程控制家里的空調器。更為炫麗多變的外觀設計也令其贏得了不少海外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系列舉措保障外貿攻堅克難。出席廣交會的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夏令說,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將繼續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這包括保證出口退稅政策穩定、擴大出口信用覆蓋面、解決外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重點培育外貿產業基地、優化外貿市場的空間布局等一系列措施。
中國的外貿“保十戰”也是一場力求進出口均衡發展的“平衡戰”。張夏令說,在關注到出口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采取措施推進進口,這些舉措包括積極舉辦各類進口展、優化海關程序等。“中國的進口規模已經接近2萬億美元,中國穩定進口增長的努力,將對世界經濟復蘇穩定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