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制造業或溫和回升 經濟有望平穩增長
來源:人民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前制造業在外部需求減緩和國內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下整體擴張速度低于四年來的平均水平,但下行動力趨于緩和,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急劇收縮完全不同制造業下行動力趨緩PMI是通過對一定數量(…
當前制造業在外部需求減緩和國內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下整體擴張速度低于四年來的平均水平,但下行動力趨于緩和,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急劇收縮完全不同
制造業下行動力趨緩
PMI是通過對一定數量(目前為全國820家企業)的企業采購經理就企業的訂貨、生產、庫存、用工、供貨等方面與上月相比的變化情況進行定性判斷的定量化處理結果。從歷史比較看,1月PMI為50.5%,比2008年1月以來4年的PMI平均水平低1.6點,但比三年多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下的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半年平均PMI高5.3點;從近期走勢看,1月PMI在2011年12月回升1.3點的基礎上繼續微升0.2點,基本遏制住從2011年9月的51.2%快速下滑至11月的49%的趨勢。這一結果表明,當前制造業在外部需求減緩和國內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下整體擴張速度低于四年來的平均水平,但下行動力趨于緩和,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急劇收縮完全不同。
首先,從訂貨變化可以看出市場需求從減弱走向平穩。1月PMI訂貨指數為50.4%,比4年平均訂貨指數低3點,但比2008年4季度開始的半年收縮期訂貨指數高6.8點;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為46.9%,比4年平均訂貨指數低3點,但比半年收縮期訂貨指數高9.3點。從近期趨勢看,1月PMI訂貨指數比2011年11月和12月的訂貨指數分別回升2.6點和0.6點;出口訂貨指數則在2011年11月回升3點后又回落1.7點。這表明,受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影響,出口訂貨的波動性相對更大,近期需求形勢弱于國內需求,但未呈現金融危機期間的大幅下滑跡象。制造業始于2009年二季度持續2年左右的旺盛需求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逐步走弱,至2011年年底探底回穩。
從企業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企業的信心恢復平穩。市場需求的企穩回升以及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的持續回落帶動產成品庫存的消化,企業PMI產成品庫存指數從2011年11月的53.1%快速下滑至12月的50.6%,并進一步下滑至2012年1月的48%,與4年平均水平持平,處于正常水平。與此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企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漲幅的持續回落,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有所減輕,導致企業盈利情況在年底呈現回暖現象。企業盈利情況的好轉明顯緩解了一度出現的去庫存化趨勢,企業原材料庫存指數從2011年11月的46.7%快速上升至12月的48.3%,并進一步升至2012年1月的49.7%,比四年來的平均水平還高1.4點。這種原材料庫存與產成品庫存的反向變化與金融危機去庫存化期間的同向變化是很不一樣的,說明當前企業經營者從一度擔心經濟硬著陸的緊張情緒中走出來,企業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企業運行趨于平穩。
未來制造業或溫和回升
從PMI系列數據可否判斷未來經濟走向?
在PMI的各分項指標中,新訂單指數和采購指數是相對比較有先行性的指標,而且兩者運行的方向基本一致。2012年1月的新訂單指數和采購指數分別為50.4%和50.2%,分別比2011年11月最低點回升2.6點和1.2點,表明制造業整體企穩,并可能出現溫和回升。與此同時,2012年1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調查中體現領先性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2%,高于上月1.5個百分點,并連續3個月保持回升走勢,表明非制造業尤其是IT服務、交通運輸和批發零售等服務業的樂觀預期。綜合來看,如果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出現巨大變化,中國經濟未來一個時期呈現平穩增長是可以預期的,這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制造業下行動力趨緩
PMI是通過對一定數量(目前為全國820家企業)的企業采購經理就企業的訂貨、生產、庫存、用工、供貨等方面與上月相比的變化情況進行定性判斷的定量化處理結果。從歷史比較看,1月PMI為50.5%,比2008年1月以來4年的PMI平均水平低1.6點,但比三年多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下的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半年平均PMI高5.3點;從近期走勢看,1月PMI在2011年12月回升1.3點的基礎上繼續微升0.2點,基本遏制住從2011年9月的51.2%快速下滑至11月的49%的趨勢。這一結果表明,當前制造業在外部需求減緩和國內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下整體擴張速度低于四年來的平均水平,但下行動力趨于緩和,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急劇收縮完全不同。
首先,從訂貨變化可以看出市場需求從減弱走向平穩。1月PMI訂貨指數為50.4%,比4年平均訂貨指數低3點,但比2008年4季度開始的半年收縮期訂貨指數高6.8點;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為46.9%,比4年平均訂貨指數低3點,但比半年收縮期訂貨指數高9.3點。從近期趨勢看,1月PMI訂貨指數比2011年11月和12月的訂貨指數分別回升2.6點和0.6點;出口訂貨指數則在2011年11月回升3點后又回落1.7點。這表明,受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影響,出口訂貨的波動性相對更大,近期需求形勢弱于國內需求,但未呈現金融危機期間的大幅下滑跡象。制造業始于2009年二季度持續2年左右的旺盛需求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逐步走弱,至2011年年底探底回穩。
從企業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企業的信心恢復平穩。市場需求的企穩回升以及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的持續回落帶動產成品庫存的消化,企業PMI產成品庫存指數從2011年11月的53.1%快速下滑至12月的50.6%,并進一步下滑至2012年1月的48%,與4年平均水平持平,處于正常水平。與此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企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漲幅的持續回落,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有所減輕,導致企業盈利情況在年底呈現回暖現象。企業盈利情況的好轉明顯緩解了一度出現的去庫存化趨勢,企業原材料庫存指數從2011年11月的46.7%快速上升至12月的48.3%,并進一步升至2012年1月的49.7%,比四年來的平均水平還高1.4點。這種原材料庫存與產成品庫存的反向變化與金融危機去庫存化期間的同向變化是很不一樣的,說明當前企業經營者從一度擔心經濟硬著陸的緊張情緒中走出來,企業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企業運行趨于平穩。
未來制造業或溫和回升
從PMI系列數據可否判斷未來經濟走向?
在PMI的各分項指標中,新訂單指數和采購指數是相對比較有先行性的指標,而且兩者運行的方向基本一致。2012年1月的新訂單指數和采購指數分別為50.4%和50.2%,分別比2011年11月最低點回升2.6點和1.2點,表明制造業整體企穩,并可能出現溫和回升。與此同時,2012年1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調查中體現領先性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2%,高于上月1.5個百分點,并連續3個月保持回升走勢,表明非制造業尤其是IT服務、交通運輸和批發零售等服務業的樂觀預期。綜合來看,如果國內外經濟環境不出現巨大變化,中國經濟未來一個時期呈現平穩增長是可以預期的,這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外貿不穩定因素增加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