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布朗:未來十年歐洲都會陷入低增長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11日在出席2011沃特金融峰會期間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剛剛結束的歐盟峰會可能并非歐債危機的轉折點,未來十年歐洲經濟都可能經歷低增長和高失業的雙重壓力…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11日在出席2011沃特金融峰會期間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剛剛結束的歐盟峰會可能并非歐債危機的轉折點,未來十年歐洲經濟都可能經歷低增長和高失業的雙重壓力。曾擔任英國財長的布朗還表示,他不相信歐元區經濟能輕易融合,也不相信歐元體制本身具備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所以他依然不支持英國加入歐元區。但布朗也表示,歐元區的最終分裂并非短期可能發生,更可能出現的是持續的低增長。
上海證券報:您怎么評價剛剛結束的歐盟峰會?
布朗:我認為,歐洲需要三個層面的措施來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首先是財政和預算方面的改革,這也是剛剛結束的峰會達成的成果;其次是銀行業改革,第三是內部經濟增長。
如果只看財政改革而不注重銀行業改革和經濟增長的問題,我們不能對于歐洲經濟增長過于樂觀。
上海證券報:這次會議會像是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成為歐債危機的轉折點嗎?
布朗:我認為,未來幾年中,歐洲仍需要面臨較大的債務融資問題,能否順利獲得這些資金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們還不能確定,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機制能否和歐洲央行發揮協同作用,來共同解決歐洲債務危機。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這場危機最終會如何收場?
布朗:更可能的結果是十年的低增長和高失業率。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來確保經濟更快增長,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任務是采取措施穩定銀行業。
上海證券報:那么歐元區破裂的可能性有多大?
布朗:我說過,更可能出現的不是歐元區的分裂,而是持續的低增長。
上海證券報:英國在歐債危機解決中的角色一直備受爭議,對此您怎么看?
布朗:我并不建議英國成為歐元區的一員。因為我不相信歐元區各國的經濟能夠和人們想象的那樣容易融合,我認為歐元體制本身并不具備一個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
但我的確認為,英國需要成為歐洲的一部分。歐盟是27個國家,歐元區是17個國家。英國應該做的是為歐盟經濟增長提出戰略性的建議,后者應該成為未來有關歐洲增長的討論的核心話題,我們不應該孤立于歐洲大陸。
上海證券報:可不可以這么認為,您對歐元區前景并不看好?
布朗:歐元區面臨低增長的局面,歐元區正在對財政改革采取措施,但還需要解決銀行業和經濟競爭力的問題。
上海證券報:我們注意到,最近有一些西方媒體蓄意渲染中國可能對歐債危機提供支持的問題,認為任何直接或者間接的幫助都可能帶有某種“不良動機”,您如何評價這一問題?
布朗:我認為中國與歐洲的關系正在變得更好,并且將繼續改善。中國已經在歐洲有大量投資,我希望這種趨勢繼續保持下去。我希望中歐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我們已經看到不少中國公司在歐洲投資,比如吉利買了沃爾沃;我們也看到不少歐洲公司,比如西門子,在中國經營得很好。我認為,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不斷增長,對中歐雙方的經濟發展都是好事。
上海證券報:那么您怎么看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布朗:我希望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并希望人民幣能被接納為國際貨幣的一部分,也就是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的一種。
上海證券報:歐洲經濟的低增長,將如何影響中國乃至全球?
布朗:德國剛剛下調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至0.6%,大家對于歐洲明年的經濟增長普遍缺乏信心,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歐洲的經濟如何影響到全球其他地區。
我認為,這取決于各國領導人能否采取一致措施確保較快的經濟增長。我認為達成一些全球性的協議將有助于提振信心,這需要中國、亞洲以及歐美各國的共同參與。
歐洲經濟的降溫,不可避免會對中國的出口帶來負面影響,但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內需市場,在這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緩解歐洲經濟增長緩慢的不利影響。
我認為,全球經濟明年將繼續增長,但問題是以多快的速度增長?普遍的預期是4%左右,但這要取決于歐洲和美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全方位構筑金融高屏障抵御大風浪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