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走勢持續低迷 通脹將外溢降息之聲再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邊是要保障經濟增長,一邊是要控制通脹,面對歐盟多國政局因債務危機而飄搖動蕩的局面,歐洲央行會對貨幣政策做出怎樣的抉擇?歐洲央行理事諾沃特尼周一(11月21日)表示,歐洲央行下次…
一邊是要保障經濟增長,一邊是要控制通脹,面對歐盟多國政局因債務危機而飄搖動蕩的局面,歐洲央行會對貨幣政策做出怎樣的抉擇?歐洲央行理事諾沃特尼周一(11月21日)表示,歐洲央行下次會議將會考慮正在惡化的經濟形勢,可能繼續減息。
業內人士表示,歐洲央行近期再度降息的概率大增,對于中國而言,需要更加警惕輸入性通脹壓力的效應。
降息之聲再起
此前,11月3日,一貫以嚴格的反通脹貨幣政策策略而聞名于世的歐洲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下調至1.25%,這成為歐洲央行新一任行長德拉基上任后燒的第一把火。
時隔不到20天,11月21日,諾沃特尼表示,歐洲央行下次會議將會考慮正在惡化的經濟形勢,可能繼續減息。諾沃特尼稱,目前必須討論歐洲央行在此艱難時刻的職責,無論是降息還是加息都有可能。
德國商業銀行在上周五(11月18日)公布的最新研報中稱,目前預計歐洲央行將在12月再度降息25個基點,而不是此前預計的明年一季度,因為經濟面臨顯著下行風險。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歐洲央行在11月上旬意外下調利率后,還應進一步降息。古里亞說:“我個人的看法是,歐洲央行目前1.25%的利率還應再降。我認為物價將會回落,民眾和政府的支出雙雙下滑,因此零售業者終將被迫降價。”
降息將是唯一選擇
隨著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歐洲經濟面臨衰退,在外界看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不斷惡化,抵消了市場對持續高通脹率的擔憂,降息將是歐洲央行的唯一選擇。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對本報記者說:“今年歐盟確定的通脹目標是2%,但是,歐債危機使經濟下行的壓力大過了通脹壓力,一方面是抑通脹,一方面是保增長,兩方面壓力權衡之下,保增長顯得更為迫切,因為如果不能保增長,即使物價降下來了,經濟不景氣還是會使就業更加困難,來自社會的壓力更大,因此,盡管可能會引起新的通脹,歐洲央行還是更有可能通過降息刺激經濟增長。”
古里亞也表示,他并不擔憂歐元區的通脹狀況,而經濟增長的乏力卻更加值得擔心。
“鑒于目前許多歐元區國家的財政困境,歐元區刺激經濟增長的任務將更多地倚重于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降息是勢在必行,因為歐元區經濟增長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歐盟號稱中小企業王國,降息有助于政府籌措更多的錢以幫助中小企業盡早擺脫陰影,這是唯一的出路。”
趙俊杰進一步分析說,歐盟目前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產品缺乏競爭力,跟美、日以及新興經濟體相比在萎縮,同時又背負著沉重的社會福利包袱,通過降息,可以加大研發投入和高端人才的吸納力度,以促進經濟增長。
通脹可能影響中國
目前,歐元區與整個歐盟的通脹率仍然維持在高位,通脹形勢不容樂觀。由于降息的概率大增,有業內人士認為,通脹的壓力不可小覷,尤其是歐盟的通脹有可能外溢至新興經濟體,中國需要加強防范。
謝太峰說,如果歐洲央行降息,其對中國的影響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如果中國央行保持利率不變,利差擴大,可能會使更多的套利資金流入中國;另一方面,降息如果促進了歐盟的經濟增長,對擴大歐盟的需求有幫助,有利于對中國向歐盟的出口。
趙俊杰說,假如真的降息,可能會引發歐盟新一輪的通脹,會減少甚至抵消中國輸歐產品的利潤。由于歐洲陷入危機,客觀上會有通脹的外溢,隨著中歐經貿合作越來越密切,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值得警惕。對中國而言,一方面國內通脹壓力還很大,再加上來自美國和歐盟外溢的通脹壓力,綜合來看,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