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前美聯儲高官:最好別指望QE3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經濟顧問、美聯儲7人管理委員會成員、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蘭德爾·克羅茲納的身份在諸多角色中變換。貫穿政治、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職業生涯讓他擁有更廣的視角來…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經濟顧問、美聯儲7人管理委員會成員、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蘭德爾·克羅茲納的身份在諸多角色中變換。貫穿政治、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職業生涯讓他擁有更廣的視角來深入思考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大變遷。
11月初,克羅茲納來到上海,為浦東國際金融研究交流中心主辦的芝加哥商學院高級金融定制培訓班的學員們授課。在此間隙,他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對2011年世界經濟的熱點事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如歐債危機不能“頭痛醫頭”,“占領華爾街”運動“可以理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5年不動搖”,等等。
對于最受市場關注的QE3(第三輪量化寬松),作為美聯儲前高官的克羅茲納措辭謹慎。他說,如果市場上有更多負面因素出現,美聯儲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但問題是,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并非那么強勢有效。言外之意,你可以繼續等待,但最好別指望QE3。
【關鍵詞:歐債危機】
救歐洲不能頭痛醫頭
上海證券報:你對當前的歐債危機怎么看?未來會向什么方面發展?
蘭德爾·克羅茲納:每隔數小時,歐債危機的形勢就會發生變化,但能否解決依然是一個問題。
從目前來看,歐洲正采取一種“美國式”的處理方式,推出救助計劃,即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這一計劃的基本思路是借錢給高風險的債務國,償付到期債務避免其違約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這與美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推出的問題資產購買計劃等工具類似。
但問題是,目前歐洲對于相關救助基金的機制或杠桿并未形成明確的態度,比如德國就不支持歐洲央行利用儲備來擴大援助基金。如此一來,誰來提供資金支持就成了一個問題。此外,目前的危機處理仍是頭痛醫頭,屬于救急階段。歸根結底,歐元區的結構性矛盾才是問題所在。
上海證券報:剛剛你提到美聯儲應對金融危機時的處理方式,你怎么評價美聯儲在危機中的表現?
蘭德爾·克羅茲納:2006年至2009年我在美聯儲工作,因此我不想去評論自己的做法,但歷史終將對我們的表現作出評價。
重要的是,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采取了積極舉措,避免美國經濟重陷“大蕭條”,這也是吸取了1930年代的教訓,當時美聯儲被指責不作為,我們不想重復同樣的失誤。
【關鍵詞:全球熱點】
中東局勢變化出人意料
上海證券報:2011年對全球經濟影響較大的事件,你認為有哪些?
蘭德爾·克羅茲納:排在首位的應該是日本大地震,這一事件對日本、乃至全球經濟都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其次,中東局勢變化對石油價格以及全球通脹環境等都構成影響。這兩件事情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對2011年全球經濟形勢產生較大影響。
當然還有歐債危機。盡管歐洲決策者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但依舊糾結于資金來源等問題之中。毫無疑問,歐債危機拖得越久,對歐美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越大。
【關鍵詞:QE3】
貨幣政策并非強勢有效
上海證券報:歐債危機久拖不決也令美國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目前來看,美聯儲會不會推出QE3?
蘭德爾·克羅茲納:如果市場上有更多負面因素出現,美聯儲需要采取阻止通縮的措施。但是,在美國,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并非那么強勢有效了。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機構監管等其他措施也非常重要,美國經濟需要來自這兩個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上海證券報:美聯儲是否還有其他工具可以采用?
蘭德爾·克羅茲納:日本大地震以及歐債危機等事件都對市場造成沖擊,美聯儲需要采取措施來彌補或應對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會帶來更多挑戰。事實上,美國的政策更側重美國經濟本身的狀況。
【關鍵詞:美元VS人民幣】
美元儲備貨幣地位5年不動搖
上海證券報:目前市場上有關美元能否繼續作為儲備貨幣的爭論很多,你怎么看?
蘭德爾·克羅茲納:過去5年來市場一直有很多關于美元是否適合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討論。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人們也在討論日元是否能夠挑戰美元、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但最終日元也沒能夠挑戰美元的地位。現在人們又轉而關注人民幣。不過,在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主導、并更廣泛地被使用之前,人民幣應該不會取代美元的地位。
從另一方面而言,盡管美國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但貿易并不占美國GDP很大比重,這與中國、歐洲很不同。因此,外匯變動對于美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截至目前,我沒有看到任何實質性的挑戰,至少在未來5年,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會動搖。
上海證券報: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蘭德爾·克羅茲納:如果有更多市場方面的力量來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將會更好,這同時有利于幫助中國實現更為平衡的經濟發展,此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側重于出口,現在應該更多地關注國內消費。
【關鍵詞:占領華爾街】
華爾街尚未痊愈
上海證券報:你對“占領華爾街”運動怎么看?
蘭德爾·克羅茲納:人們面對經濟、社會、工作各種壓力,出現各種行為,這可以理解。
上海證券報:華爾街投行三季報不佳,業績表現良好的投行則被認為是會計粉飾所致。你認為華爾街投行已經恢復了嗎,他們的杠桿率情況怎樣?
蘭德爾·克羅茲納:所有投行的杠桿率都在迅速下降,他們拋售了很多資產。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仍處于困境之中,加上歐洲的債券市場一直低迷,導致很多華爾街機構沒有辦法完全恢復。一旦歐洲的問題趨于嚴重,遲早會對美國金融機構造成影響,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應對風險敞口擴大的準備。
上海證券報:作為應對危機的舉措之一,美國通過《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對美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大幅調整和加強,也徹底扭轉了金融領域去監管化的思潮,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進行了再平衡。但實施過程卻非常緩慢,你怎么看這種情況?
蘭德爾·克羅茲納:監管不一定只是金融方面的,改革的目的應該是能夠支持、提升經濟的增長,并為客戶提供適當的保護,維持市場的誠信和客戶對市場的信心。另外還有很多好處,比如給金融市場帶來一些靈活性、降低成本,或者能夠讓個體投資者做出更好的決策,等等。
【關鍵詞:金融創新】
創新的前提是具備“失敗的能力”
上海證券報:經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之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蘭德爾·克羅茲納: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著非常大的監管挑戰,如何恰當地應用金融衍生品就是挑戰之一,如果運用不好將會加劇市場風險。
金融創新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創新沒有失敗,那可能說明你創新的力度還不夠大。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在華盛頓,當時啟動了很多創新的方案,有些成功了,有些則失敗了,再正常不過。
進行金融創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必須具備“失敗的能力”。因為有些時候你不知道創新的后果會是怎樣,如果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可靠,那么即便合約不奏效、賣不好,也不會對市場其他方面產生太多負面影響。也就是說,創新之前需要有很好的平衡,你要能夠愿意去冒險、進行一些嘗試,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設計和合約不會有更廣泛意義上的風險,對金融市場、整個經濟來說都利大于弊。
上海證券報: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正在大量引入創新的金融衍生品,這會不會使得原本波動性較大的市場更加不穩定?
蘭德爾·克羅茲納:對于有波動的新興市場而言,金融衍生產品可以在市場上發揮廣泛的作用,比如套期保值、風險轉移等。對單一企業而言,也可以通過引入衍生品來減少收入的波動性。當然,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具備好的風險管理、強健的市場基礎設施,否則金融衍生品可能會對市場穩定起到相反的作用。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