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季節性回升不改經濟回落趨勢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8月份PMI為50.9%,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筆者認為,導致8月份PMI數據“反轉回升”的是季節性因素,并不代表經濟的好轉…
昨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8月份PMI為50.9%,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筆者認為,導致8月份PMI數據“反轉回升”的是季節性因素,并不代表經濟的好轉。如果剔除季節性因素,經濟仍處于穩步回落階段。另外,購進價格出現反彈,通脹壓力不減,顯示抗通脹仍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尋求增長與通脹之間平衡,仍然是分析未來中國宏觀政策是否會調整的重要觀察點。
8月份的PMI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為51.1%,與上月持平。該指數自去年12月份以來呈持續下降態勢(除今年3月份因季節性因素出現短暫回升外)。該指數在當月回歸穩定,反映出需求增長的基礎仍需鞏固。另外,生產指數達52.3%,比上月略升0.2個百分點。在新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等生活消費品行業都處于高位,顯示目前中國的生活消費品行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也體現了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部分積極效果。
但是,8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比7月份下降2.1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8月份出口指數之所以會繼續下滑,主要是受到歐美債務危機加大和海外經濟復蘇可能放緩等不利影響。
因此,對歐美債務風險及海外經濟增速回落等不確定性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盡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早先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并未提及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但美聯儲將在本月召開例行會議,很可能還會討論這個話題。依筆者之見,美聯儲在9月份推出QE3,可能是個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歐元區債務問題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歐元區不存在解體的可能性。
海外經濟的持續動蕩,將導致未來中國的出口增長進一步回落。伴隨著從美國進口量的減少和進口價格的回落,預計進口增速也將會有所下滑。8月份的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長預計將分別降至19%和21.6%,貿易順差回落至208億美元。同時,人民幣仍將穩步升值,預計到2011年底之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升至6.25。
這表明,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已經且未來仍將處在適度回調之中,由此預計9月9日即將公布的8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將會有所回落。其中,8月社會零售品總額同比增速預計為17%;受銀行信貸收縮、部分中小企業和房地產企業融資難等因素影響,投資增速會有所下滑。但考慮到保障房開工密集及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較高,預計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幅度有限,同比增長或達25.2%;工業增速將有所回落,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或達13.6%。據此,筆者維持原先判斷——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放緩,四季度或有反彈,全年GDP增速將超過9%。
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購進價格指數有所反彈,購進價格指數為57.2%,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紡織業等3個行業低于50%,其余17個行業均高于50%,表明通脹壓力仍未消散,抗通脹仍將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
但從短期來看,8月份三大官方機構公布的食品價格漲幅較7月份有所放緩,以及海外需求下滑導致全球油價也有所回落等,這些信息已暗示中國的通脹拐點或已出現。據此判斷,7月份或為本輪通脹的頂點,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將回落至6.2%左右水平。但鑒于未來美國QE3推出的可能性較大,估計通脹的回落速度將變慢。因此,在通脹壓力未得到明顯控制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將不會出現轉向,預計8月份新增貸款約為4800億元,低于7月份的4926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或達14.5%,低于政策的既定目標。
綜上分析,盡管短期內中國不會放松貨幣政策,但考慮到國內經濟持續放緩、海外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影響出口等因素,預計將可能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如果通脹與房價的拐點能在三季度出現,這將為下一步的政策微調提供重要的契機與空間。這表明,當前中國已進入宏觀政策是否要微調的一段觀察期。
來源:上海證券報
8月份的PMI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為51.1%,與上月持平。該指數自去年12月份以來呈持續下降態勢(除今年3月份因季節性因素出現短暫回升外)。該指數在當月回歸穩定,反映出需求增長的基礎仍需鞏固。另外,生產指數達52.3%,比上月略升0.2個百分點。在新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業等生活消費品行業都處于高位,顯示目前中國的生活消費品行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也體現了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部分積極效果。
但是,8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比7月份下降2.1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8月份出口指數之所以會繼續下滑,主要是受到歐美債務危機加大和海外經濟復蘇可能放緩等不利影響。
因此,對歐美債務風險及海外經濟增速回落等不確定性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盡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早先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并未提及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但美聯儲將在本月召開例行會議,很可能還會討論這個話題。依筆者之見,美聯儲在9月份推出QE3,可能是個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歐元區債務問題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歐元區不存在解體的可能性。
海外經濟的持續動蕩,將導致未來中國的出口增長進一步回落。伴隨著從美國進口量的減少和進口價格的回落,預計進口增速也將會有所下滑。8月份的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長預計將分別降至19%和21.6%,貿易順差回落至208億美元。同時,人民幣仍將穩步升值,預計到2011年底之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升至6.25。
這表明,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已經且未來仍將處在適度回調之中,由此預計9月9日即將公布的8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將會有所回落。其中,8月社會零售品總額同比增速預計為17%;受銀行信貸收縮、部分中小企業和房地產企業融資難等因素影響,投資增速會有所下滑。但考慮到保障房開工密集及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較高,預計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幅度有限,同比增長或達25.2%;工業增速將有所回落,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或達13.6%。據此,筆者維持原先判斷——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放緩,四季度或有反彈,全年GDP增速將超過9%。
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購進價格指數有所反彈,購進價格指數為57.2%,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紡織業等3個行業低于50%,其余17個行業均高于50%,表明通脹壓力仍未消散,抗通脹仍將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
但從短期來看,8月份三大官方機構公布的食品價格漲幅較7月份有所放緩,以及海外需求下滑導致全球油價也有所回落等,這些信息已暗示中國的通脹拐點或已出現。據此判斷,7月份或為本輪通脹的頂點,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將回落至6.2%左右水平。但鑒于未來美國QE3推出的可能性較大,估計通脹的回落速度將變慢。因此,在通脹壓力未得到明顯控制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將不會出現轉向,預計8月份新增貸款約為4800億元,低于7月份的4926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或達14.5%,低于政策的既定目標。
綜上分析,盡管短期內中國不會放松貨幣政策,但考慮到國內經濟持續放緩、海外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影響出口等因素,預計將可能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如果通脹與房價的拐點能在三季度出現,這將為下一步的政策微調提供重要的契機與空間。這表明,當前中國已進入宏觀政策是否要微調的一段觀察期。
來源:上海證券報